《司马光》教学反思怎么写?( 三 )


3、再读第5自然段 , 对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的表现提出问题 , 想想、议议 。(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 , 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再读第5自然段后提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会怎么想?他怎么会知道“举起一决石头 , 使劲砸那口缸”?石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几下子”把缸砸破?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 , 有充分思考的余地 , 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思考的习惯 , 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 , 沉着冷静 , 急中生智 , 动脑筋、想办法 , 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的理解 。)
4、引读第5自然段 , 说说你从司马光的表现中明白了什么?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让学生从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说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见 。)
5、引读第4自然段:当看到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办的?
6、大组对比读第4、5自然段 。分角色表演(司马光、掉进缸的小朋友、众小朋友)看谁演得最像 。再说说“都慌了”和“没有慌”的不同结果 。
二、读一读、看一看、议一议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光为什么“砸缸”救小朋友 。
1、自由读读课文 , 看看那口水缸在哪里?是口什么样的水缸?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第二自然段)
2、认真读第二自然段 , 观察插图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投影仪将课本中的插图放大 , 集体现察 。)
小组讨论:一个小朋友掉进那口水缸里 ,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那个小朋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 , 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和图上的孩子相比 , 文中写的“大水缸”是相比孩子们的个子还高 。而且体积大 , 能装许多水 。学生在读读、看看、议议中弄明白 , 那样“大”的水缸 , 又是“装满”了水 , 说明小朋友掉进缸以后 , 整个儿会被淹没 , 会有生命危险 , 所以司马光要“砸破”那口缸 , 让水流出来 , 才能救小朋友 。)
三、思考、想象、设计
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可让学生充分地想象 , 允许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办法如──大家都伸手去拉;找树枝伸下去让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住树枝众小朋友再一起拖;甚至说一齐把缸推倒等等 。只要理由充分 , 想象合理 , 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 也鼓励有争论 。)
四、扩展活动
在学生已充分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 可安排一些“难题”让学生想一想 , 如: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怎么办?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 , 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在说的同时 , 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 , 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