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如何写?( 二 )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研习诗歌
1初步感知,把握感情基调 。(1)学生齐读诗歌 。
明确: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节奏是诗人根据内容的需要对语言所作的精心组合,也是诗人思想感情发展变化在诗中的体现 。要体味诗歌的节奏,首先须对诗歌进行准确的断句,如“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该如何断句呢?应该断为:“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学生讨论后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悲怆而深沉的,同学们在诵读时应把握住这种基调 。
(3)放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在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
明确:借助较为标准的诵读或配音诵读能调动学生诵读本诗的兴趣,从而初步地感知全诗及把握感情基调,保证教学重点得到落实 。(4)学生自由诵读,感知全诗 。2具体研习,欣赏品味 。
(解说:在具体操作中可有选择地进行,教师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顺序,没有必要照搬 。)(1)诗中“土地”一词是否具有深刻的含义?明确:“土地”一词在艾青诗中经常出现,可以说是他的又一生命 。《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又一章)和《冬天的池沼》等,汇集着他的土地之爱 。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诗的结尾他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作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也可理解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的暗示 。(2)诗人对土地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明确:由“爱”字可知,诗人对土地是一种热爱和眷恋之情 。(3)诗歌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明确:诗歌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4)学生齐读全诗,注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 。
(5)第一节诗歌当中,鸟儿除了歌唱土地,还歌唱了那些事物?明确:还歌唱了“河流”“风”“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