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说课稿如何写?(15)


作业一 , 学生上课时已进列了一定的探讨 , 应进一步深入思考 , 形成文字材料 , 对学生的触动更大 。
作业二 ,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 , 结合《观沧海》、《短歌列》以及正史中的曹操形象和小说中的曹操形象进列一番比较 , 应该会更好的认识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拥刘反曹”的倾向 。
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作业一相对较容易 , 学生有话可说 。
作业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 , 并能对问题有本人的思考和见解 , 有一定的挑战性 。

《杨修之死》说课稿如何写?


一、教学理念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将课堂还给学生
以“发展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 ,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以本文为出发点 , 引导学生结合所知道的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谈出观点、谈出体会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 ,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本教学设计中 , 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看VCD了解有关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 不单单停留在本文的基础上 , 要从客观上 , 全面的了解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动手动脑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2、老师的主导地位
现代的语文教改要求老师不能局限于对文章的讲解、主题的概括、写法的分析上 , 而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题美、结构美、语言美、技巧美 。《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在记叙方式上采用的是插叙的手法 , 一石双鸟 , 将杨修的恃才放旷和曹操的虚伪残诈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
二、分析教材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名著 , 是根据《后汉书》《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以及某些传说 , 经过作者的综合加工、创作而成的 。
《杨修之死》这篇文章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中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要注意古代白话小说不同类型的特点 , 了解故事情节 , 把握人物形象 , 体会人物语言、叙述语言的精妙 , 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美 。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 , 曹操队伍撤退前的情况 。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 , 生动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
三、分析学生
根据班级里的学生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 , 在问题设计问题时 ,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 。比如有关文学常识的问题是针对阅读面大的学生设计的 , 针对讲故事的部分交给表达能力强的学生 , 针对评论部分交给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等等 。当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让他们互取所长 , 互补所短 , 在合作探究中将问题解决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