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怎么写?( 四 )


具体做法:抛出问题:“学校后勤部折叠长梯(电脑显示图形)打开时顶端的角是多少度呢?一名学生测出了两个梯腿与地面的成角后 , 立即说出了答案 ,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待学生思考片刻后 , 我因势利导 , 指出学习了本节课你便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了 。从而引入新课 。
二、探索新知
1.动手实践 , 尝试发现: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按线剪开 , 然后用剪下的∠A、∠B与完整的三角形纸板中的∠C拼图 , 使三者顶点重合 , 问能发现怎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会发现 , 三者拼成一个平角 。此时让学生互相观察拼图 , 验证结果 。从观察交流中 , 互学方法 , 达到生生互动 。待交流充分 , 分小组张贴所拼图形 , 教师点评 , 总结分类 , 将所拼图形分为∠A、∠B分别在∠C同侧和两侧两种情况 。对有合作精神的小组给与表扬 。
(将拼图展示在黑板上)
2.尝试猜想:教师提问 , 从活动中你有怎样的发现?采取组内交流的方式 , 产生思维碰撞 。此时我走到学生中去 , 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与适当的引导 。之后由学生汇报组内的发现 。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
3.证明猜想:先帮助学生回忆命题证明的基本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的步骤 , 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下面让学生对照刚才的动手实践 , 分小组探求证明方法 。此环节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发现、体验的时间 , 让学生在交流中互取所长 , 合作探索 , 找到证明的切入点 , 体验成功 。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和指导 ,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 借此增进教师与学有困难学生之间的关系 , 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后 , 汇报证明方法 , 注意规范证明格式 。此处自然的引入辅助线的概念 。但要说明 , 添加辅助线不是盲目的 , 而是为了证明某一结论 , 需要引用某个定义、公理、定理 , 但原图形不具备直接使用它们的条件 , 这时就需要添辅助线创造条件 , 以达到证明的目的 。
4.学以致用 , 反馈练习
(1)在△ABC中 , 已知∠A=80° , 能否知∠B+∠C的度数?
解:∵∠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C=100°在△ABC中 , 
(2)已知:∠A=80° , ∠B=52° , 则∠C=?
解:∵∠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