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怎么写?( 六 )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
嫩绿 舒服 均匀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设计意图: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
三、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
2、汇报交流 。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 。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设计意图: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 。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 。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 。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