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泣园春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fèn)外/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的详细解释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925年
【译诗】
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
看湘江向北逝去,
在橘子洲一隅,
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
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江水已全面碧绿,
大船争相畅游 。
雄鹰振翅于高天,
鱼群在水中滑行,
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
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
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
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
身心蓬勃向上,
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
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
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
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
记得吗?朋友们,
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
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
【赏析】
一个英气逼人的年轻主宰,一场富有诗意的革命,一个美丽的新中国在这首诗中激荡着,凝视着,飞越着向前进 。
时间是1925年,这一年毛泽东正值32岁,刚过而立之年,就在这一年深秋,他在湘江之畔写了这首洋溢着青春、理想和大无畏的诗篇 。作者一面感怀了他于1911年至1923年在长沙求学的生活及各种热情澎湃的经历,一面激励自己对改造未来祖国的雄心壮志,要么独善其身,要么兼及天下,但更重要的却是后者 。他在江畔徘徊,伫立,沉思,面对壮丽秋光慷慨发问:谁是这片大地的主人?情怀溶于青天,一个年轻的导师,一代青年的精神之父,他从风景中走来了,他在回忆长沙,或者在回忆1911年,要么是1920的,新世纪带着它的激动,曙光与意志在锻炼和抒发一群年轻书生的抱负,他们在湘江之畔、橘子洲头、岳麓山巅热情地长谈着各自的理想及祖国的未来,他就是他们之中年轻而激烈的核心 。他知道他应该为自己的一生的斗争贯注长生不老的青春热血,那时是1925年,但还有多少岁月在等待着他,他需要的正是他所实行着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他没有通常诗人们的伤春、悲秋,也没有感叹年华流逝,人生短促,他内在的精神力太强大了,他要冲出束缚,“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不是吗,他游泳的身体在凉快激越的水流中,阻挡了飞舟;不是吗,他于196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仍以他年轻时代独立寒秋、中流击水的书生意气再显他青春的激情 。
而这种理想与激情有时几乎到了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纯粹 。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诗人自己对他和长沙岁月的一些回忆吧:“我逐渐地团结了一批学生在我周围,形成了一个核心,后来成为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学会(即:新民学会 。笔者按) 。这是一小批态度严肃的人,他们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一定要有一个目的 。他们没有时间谈情说爱,他们认为时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不允许他们去谈女人或私人的问题,我对女人不感兴趣 。我14岁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 。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这时也没有想到过她 。在这个年龄的青年的生活中议论女性的魅力通常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是我的同伴非但没有这样做,而且连日常生活的普通事情也拒绝谈论,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青年的家里,他对我说起要买些肉,当着我的面把他的佣人叫来,谈买肉的事,最后吩咐他去买一块 。我生气了,以后再也不同那个家伙见面了 。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