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泣园春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四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溢于言表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几句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句中的“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鉴赏《沁园春·长沙》鉴赏:
1、历史角度
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 。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
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
毛泽东诗词泣园春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2、美学角度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
3、书法鉴赏
此幅作品大约书写于1954年,是毛泽东书法的代表作品,书家认为是毛泽东诗词墨迹中最晚的作品,也是最成熟,最高的作品,也是我们所见墨迹中最后的丰碑 。诗墨写在两页红界信笺上,共15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