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苏东坡的诗词 苏轼写的诗有哪些古诗三百首( 四 )
石钟山记
【题解】
此文作于宋神元丰七年(1084),记游石钟山情况及由探讨此山名称来历引起感想 。是年三月作者奉诏由黄州移贬汝州(今河南临汝),六月乘舟赴任;时其子苏迈同舟赴任饶州德兴(今属江西),因同游石钟山,并作此记 。石钟山在湖口县鄱阳湖东岸,分上钟山、下钟山 。
【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专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硡硡然,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献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文,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前赤壁赋
【题解】
亦作《赤壁赋》,见《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任团练副使 。三年后,其二游黄州城外的赤壁(亦名赤鼻矶),联想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今湖北省薄圻),一时兴之所至,写下一词两赋 。后人习惯称前赋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后赋为《后赤壁赋》 。
【原文】
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涉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答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北非曹际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教战守策
【题解】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原题是《教战守》 。作者苏轼针对腐败的宋王朝面临来自辽、夏的严重威胁,指出“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的危险性,从而论述教民战守的意义,并提出具体措施 。
【原文】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 。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
-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字
- 写在人生的插页
- 清明节|2022清明节烧纸要写小辈的名字吗
- 《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的读后感大全
-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平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批判性思维与说服性写作读后感锦集
- 轻描淡写的人生
-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读后感100字
- 苏轼:养一个好心态,顶得上世间一切良药
- 皮衣|皮衣上写着羊皮革是真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