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帆西扬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 )


纽约对簿法庭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章节 。然而,本书的精彩之处远远不限于此 。本书展示了作者对于海洋、造船、东南亚历史、政治理论等各方面领域的精深素养 。书中搭配了多幅彩色的图片和地图,让阅读更加轻松有趣 。
《东帆西扬》读后感(三):一艘中式帆船的故事
耆英,中国近代史上首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中方代表 。因为这段屈辱他的名字被世人记住,但是有一艘中式帆船以他的名字命名,却鲜为人知 。《东帆西扬》讲的就是这艘叫耆英号的中式帆船的故事 。
这艘船有几个特别之处:
1、它的造船工艺独特地融合了西方两大造船技巧:“先造船体”和“先造骨架” 。当时传统的中国船只都很普通,做工粗糙,相对原始和古朴 。当时西方木制造船技术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耆英号无论建造,还是索具与装备,和欧洲船舶都无一类似,可能是因为差异,反倒引起了西方人的好奇 。
2、耆英号上的船员很特别 。既有欧洲的船员,也有中国船员,而双方之间,由于文化、日常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导致双方处理命令、组织纪律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事实上,这艘船上除了中国籍的船长、官员外,绝大多数的中国船员可能是非法招募的,因为身份的卑微,他们的情感不会被尊重被照顾到,这也会后来航行中的纠纷埋下了种子 。
3、耆英号航程很特别 。它计划从香港驶往伦敦,但是却一波三折,途中问题不断,还意外地抵达了波士顿和纽约 。书根据史料推测了中对耆英号的偏航的原因,这里不仅是史料故事,还有大量关于海上气候的推测,融汇了地理自然知识 。
4、耆英号航行的目的很特别 。它装有供流动展览用的形形色色的中国物件,虽然文中说它们是从中国购入的,但是结合历史背景,又让人不是不怀疑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当时中国搜刮去的或者说是通过鸦片贸易而占有的 。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耆英号从东至西航程的记载,也是当时东西方关系的真实缩影,从这艘中式帆船的命运里和船上海员的关系以及中国船员的故事里,似乎能也看到了当时中国的命运 。
从书里能读到大量关于船舶和海上航行的知识 。书中第二部分“就船论船”里有关于船知识的考究推理 。从以前留下的“耆英号”的图像去推断它绘制中的真伪,如同侦探一般用证据否定歪曲,并提出自己客观合理的推断 。耆英号的图片史料在这本书的开篇展示,不同国籍的不同画家都曾绘画过“耆英号”,从他们的画中能看出差异,但而这些差异究竟该对谁错,书中也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是作者根据图片和文字史料进行推测,并剖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省市设计帆船的思路和风格,再结合书中给出的获得的耆英号的各部位的尺寸,读者可以对它有更直观的认识,并且能从文中获知许多关于船舶、航行的专业术语,理解其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