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古诗词 中国诗词历史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 。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 。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 。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 。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 。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 。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 。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 。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 。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 。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 。(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 。”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对于古诗词的发展顺序可概括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
中国历史的古诗词 中国诗词历史

先秦时期的是两言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代表作是诗经和战国后期的楚辞 。两汉的汉乐府诗,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和《孔雀东南飞.魏晋时期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还有“竹林七贤” 。代表作有阮籍的82首《咏怀诗》 。
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鲍照等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初唐四杰”,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以散文手法作诗 。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 。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其诗冷艳深幽,恢奇诡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晚唐之世,诗风趋于卑弱,感伤色彩较浓,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有“小李杜”之誉 。杜牧擅七绝,咏史怀古、抒情写景,无不清新俊逸,风姿绝代 。李商隐工七律,风格深情绵邈,绮丽婉曲,尤其是“无题”诗,更是意蕴隽永,兴寄深微,沉博绝丽,独擅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