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读后感怎么写?(12)


且看《孤独的价值》、《智慧和信仰》、《诗人的花园》、《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都是我赞赏的篇目 。虽不是通篇说“安静”,但还是能够看出周国平在这本书中一贯的人文追求 。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智慧 。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使他摆脱了纯学术的艰涩而实现了对哲学本身的突破 。
关于“安静”,周国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现在想来,真是至理名言 。
其实,无论世界,无论我们生活的周围变得如何的喧嚣与躁动,哪里又找不到一片安静的角落呢?关键还是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去寻找,或者说找到了又能否守住自己的这一份宁静?即使我们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安静,至少我们还能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还可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 。倘若这一方领地也终失守,人生真的会充满痛苦与无奈 。
我会再读周国平的《安静》 。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安静》,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 。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怎么写?


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平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 。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平散文精逊《周国平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 。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 。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
周国平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 。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 。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 。”这正是我读《周国平散文精逊时的感觉 。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 。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