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祖诗词 郑光祖的诗( 三 )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 , 从钟嗣成《录鬼簿》中 , 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 , 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 , 因而南居 。
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 , 我们可以看出 , 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 , 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 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 。这说明 , 在选择主题方面 , 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 , 揭露现实 , 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 。他写剧本 , 大多是艺术的需要 , 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
除了杂剧外 , 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 , 留至今日的 , 有小令六首 , 套数二曲 。这些散曲的内容 , 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 , 即景抒怀 , 对故乡的思念 , 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 。无论写景抒情 , 都是清新流畅 , 婉转妩媚 , 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
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 , 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 , 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 。郑光祖也是这样 , 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 , 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 , 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
郑光祖诗词 郑光祖的诗

郑光祖的作品郑光祖简介
郑光祖 , 生卒年不详 , 字德辉 , 汉族 , 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 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 , 声振闺阁” 。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 , 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 , 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 , 《倩女离魂》最著名 , 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 , 郑光祖写散曲 , 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
人物介绍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 , 从同郑光祖同期的杂剧家钟嗣成《录鬼簿》中 , 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 , 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 , 因而南居 。他“为人方直” , 不善与官郑光祖场人物相交往 , 因此 , 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 。可以想见 , 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 。杭州的美丽风景 , 和那里的伶人歌女 , 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 。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 , 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 , 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 , 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 , 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 他死后 , 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 , 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 , 全部保留至今的 , 有《迷青琐倩女离魂》、《?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离魂》 。其中《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 , 尚有疑问 。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 。《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 。所作杂剧《倩女离魂》最为著名 。除了杂剧外 , 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 , 留至今日的 , 有小令六首 , 套数二曲 。这些散曲的内容 , 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 , 即景抒怀 , 对故乡的思念 , 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 。无论写景抒情 , 都是清新流畅 , 婉转妩媚 , 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
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 , 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 , 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 。郑光祖也是这样 , 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 , 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 , 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