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进长安李白诗词 李白写长安的诗、或者在长安写的诗( 二 )


李白三入长安的故事1、开元十八年 , 这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 , 到了长安之后 , 他“历抵卿相” , 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递自己的作品 , 却有志难伸 , 徘徊魏阙之下 , 望其门而不得入 , 心中苦闷 。
在苦闷之中 , 他又和长安的市井少年厮混到一起了 , 他说自己是“误与五陵豪”交往 , 险些遭人毒手 , 因此大失所望 , 败兴而归 。他出京时在齐鲁一带 , 做了《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 , 因他无颜再回安陆 , 乃泛黄河而下 , 到汴州、宋州、洛阳等地 。
汴州就是现在的开封 , 宋州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 , 还有洛阳 。他在这些地方漫游 , 创造了《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这样的作品 。
到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他又出游襄阳 , 拜访了当时享有盛名的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 , 在书中说自己“虽长不满七尺 , 而心雄万夫” , “日试万言 , 倚马可待” , 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 , 但也没有结果 。
到开元二十三年时他又应自己的朋友元演的邀请 , 北游太原及雁门 , 第二年又返回河南 , 与他的朋友元丹丘、岑勋等人在嵩山南麓颖阳山置酒高会 , 其名作《将进酒》即此时所作 。
杜晓勤:到了开元末年 , 大概由于许氏夫人去世 , 李白便移居山东任城 , 此时已四十一岁 。至此 , 李白虽已壮年 , 但他出蜀以来的漫游与历次的政治干谒活动都没有任何效果 。
2、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 , 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 , 对其十分仰慕 , 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 玄宗降辇步迎 ,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 胸有成竹 , 对答如流 。
玄宗大为赞赏 ,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 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 , 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  必命李白侍从 ,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 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 , 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 , 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 同僚不胜艳羡 ,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
天宝二年(743年) , ,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 。初春 , 玄宗于宫中行乐 , 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 , 赐宫锦袍 。暮春 , 兴庆池牡丹盛开 , 玄宗与杨玉环同赏 , 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 , 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 , 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 , 引足令高力士脱靴 , 宫中人恨之 , 谗谤于玄宗 , 玄宗疏之 。
李白只能“徘徊庭阙下 , 叹息光阴逝” , 过着放荡醉酒的生活 。他在写下“群沙秽明珠 , 众草凌孤芳 , 古来共叹息 , 流泪空沾裳“的诗句之后 , 终于上书请求”还山” , 玄宗自然“恩准” 。
天宝三年(744年)暮春 , 李白写了最后一首古风《秦水别陇首》:“秦水别陇首 , 幽咽多悲声……挥涕且复去 , 恻怆何时平?”就是在这样的心绪下 , 李白离开了长安 。
3、十年之后的天宝十二年(754年) , 李白第三次来到长安 。这次是为了向朝廷告发安禄山造反之事 , 同时进献济时之策 , 以便消除这场大乱 , 实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夙愿 。
虽然这次他和老朋友杜甫经过许多努力 , 却没有见上一位有权势的朝廷官员 , 反而碰上朝廷正在处置“诬告”安王爷谋反的罪犯 。这让李白大惊失色 , 遂打消了揭发安禄山 。
初进长安李白诗词 李白写长安的诗、或者在长安写的诗

扩展资料关于李白和长安 , 史学界有了一入长安、二入长安和三入长安的分歧 , 随着研究深入 , 李白两次入长安之说才得到学界公认 , 又出现了三次入长安的说法 , 目前还一直处于探索考证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