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简介|文化圣人孔子简介( 四 )


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 , 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 ,  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 , 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 , 创办私学 , 广招学生 ,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 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 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 , 学习了还有余力 , 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 , 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 , 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 , 出则悌 , 谨而信 , 泛爱众 , 而亲仁 。行有余力 , 则以学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 , “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礼”是“仁”的形式 , “仁”是“礼”的内容 , 有了“仁”的精神 , “礼”才真正充实 。在道德修养方面 , 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 , 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 , 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他说:“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 , 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 ,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 , 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 , 在此基础上 , 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 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 , 毕生从事教育活动 。他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不仅言教 , 更重身教 , 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 。他爱护学生 , 学生也很尊敬他 , 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 , 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 , 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 , 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孔子提倡“诗教” , 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 , 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 , 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并且孔子认为 , 一个完人 , 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 。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
近世发展
一些专家指出 , 在当下复杂的文化背景中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 , 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 从而将把人类百思特网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 。正像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 , 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 , 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 。”孔子是中国的 , 儒学是世界的 。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以来 , 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 , 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 , 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子临川曰:“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有子曰:“巧言令色 , 鲜仁矣!"
家世家谱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 , 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 , 商朝忠正的名 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 , 其弟微仲即位 , 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 , 是宋国的一位大夫 , 做过大司马 , 在宫廷内乱中被杀 , 自孔父嘉之后 , 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 。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 , 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 , 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为字 , 纥为名 , 音h) , 母亲为颜徵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 , 他人品出众 , 曾建立过两次战功 , 因曾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 。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 , 生9女 , 无子 。又娶妾 , 生一子 , 取名伯尼 , 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 , 依照当时的礼仪不宜继嗣 , 于是又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孔子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 ,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 , 故名丘 , 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 , 叔梁纥卒 , 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叔梁纥的正妻)所容 , 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 , 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 , 孔母颜徵在卒 , 他服了三年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