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答题方法( 十 )


从词性的角度而言,古诗炼字一般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 。(参看上一节:值得注意的词)
3、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第三步: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4、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字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离人孤独的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
5、巩固练习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邹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问: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摄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是很妙 。

五、“一词领全诗”型
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等 。所以,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
3、答题方向
(1)该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
(2)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4、答题步骤
第一步:写了什么 。
第二步:所起的作用 。
5、答题示例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为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

登 崖 州 城 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砸千遭绕郡城 。
问: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
答: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 手的急切期待 。
6、巩固练习
湖州歌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
问: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
答:对全诗景物描写起统领作用 。

六、观点不同型
1、提问方式
(1)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2)有人热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2、解答分析
解答这类题,思考的方向主要是手法、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首先,要确定一种观点,然后依据原诗词的内容分析找到关键的几点理由,分条作答 。
3、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问:“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 。因为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仿佛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为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 。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也可以)
4、巩固练习
渔翁
柳宗元
渔翁也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逢 。
问: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答:同意,删去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以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 ”,而且“奇趣更显” 。
或答:不同意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香,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删去后影响了孤独之情的表达 。

七、对比鉴赏型
1、提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