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重点文言文诗词 初中重点古诗和文言文名著都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则》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 , 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择善而从
八年级上册:■(二)桃花源记陶渊明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 , 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 , 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 , 遂迷 , 不复得路;未果 , 寻病终 。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 , 结果“不复得路” , 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 , 压迫 , 自食其力 , 自给自足 , 和平宁静 , 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 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 , 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 , 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 , 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
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 , 既然是不存在的 , 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 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 , 追求自由生活)
3、 渔人离开桃源后 , 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 , 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 , 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 , 土地肥沃 , 资源丰富 , 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 , 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 , 只能是一种幻想 , 是不可能实现的 。
■(三)《陋室铭》(刘禹锡 唐)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 , 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 , 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 , 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四)《爱莲说》 (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
- 中考孩子考试加油口号怎么写?
- 中考百日誓师主持词怎么写?
- 中考毕业留言如何写?
- 幼儿园大班月工作计划怎么写?
- 中考誓师班级口号如何写?
- 重点班班主任工作计划怎么写?
- 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写法怎么样?
- 中考冲刺标语怎么写?
- 中考的口号(初三中考口号)写法怎么样?
- 中考标语简短霸气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