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教案如何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 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 , 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么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 , 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 , 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 , 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 ,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 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学习本课 , 首先要读懂、读通 , 然后讲寓言故事 , 明白其中道理 , 最后读熟并能背诵 。)
二、读通语句 ,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先学《矛与盾》 。教师范读 , 领读 。使学生读准字音 , 知道如何断句停顿 , 读出句子语气 。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 , 读流畅 。然后 , 整体感知寓言大意 , 试着说一说 。
三、读懂课文 , 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 , 揣摩句子意思 。
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 , 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
3全班交流质疑 。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 , 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 , 说法不必强求一致 , 意思不错即可 。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 , 练习讲寓言故事 。先自己讲 , 再指名讲 。评议:讲得是否正确 , 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
四、明确寓意 , 联系实际受到启发
1小组讨论:
(1)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 , 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 , 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 , 讲究分寸 。
五、熟读背诵 , 进行语言积累
1练习读出感情 , 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 , 卖矛与盾的人 , 观看的人) , 体会寓言的情境 。
2练习背诵课文 。
3读写生字 。
第二课时
一、自读自悟 , 读通、读懂每句话
1学习《郑人买履》 。学生自读课文 , 边读句子边看注释 , 同桌合作 , 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 , 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 , 教师点拨引导 。
一句一句地研读 , 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 。使学生领悟 , 只有理解词句的意思 , 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