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园林楼台亭阁的诗词 形容建筑的诗词( 九 )


14、小调造就了江南 。也许弥漫在江南瓦片之中,草荇之间的不仅仅有湿漉漉的气息,更有腻人的小调 。虽说她腻,但腻得好听,沁人心脾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南人天生就不是唱秦腔的,他们婉转空灵的歌声更像是在与自然对话,无需声嘶力竭,只需娓娓道来 。无论是深闺女子,还是豪爽渔夫,无论是卖油纸伞的老叟,还是吖吖学语的孩子,小调是他们的日常用语,歌即是话,话即是歌 。有了小调才有了完整的江南 。
15、眼前的这片红色在我面前仿佛荡漾起了一圈圈红色的涟漪,这就是江南人的文化吧!一个安静的城市至少会因为还存在着这些红色的生命不会埋没、消失,是文化构造了江南,是艺术深化了江南,是感情完美了江南 。外婆说,剪纸是需要耐心、细心与恒心的,江南的娴静、高雅是江南人细腻的感情铸造的,是无数年来点点滴滴的文化堆积成的结晶 。她拥有着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梦想穿梭在世界的天空 。
16、这个江南小镇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古色古香,在飘雨的黄昏,小镇就像是一位撑着油纸伞在雨中漫步的美丽姑娘 。
【江南的历史沿革】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 。据《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与鲁泗东方百里 。当是之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上,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可知史书中出现的“江南”一词,在东周春秋时期,最早指的便是现今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一带,也就是东周时的吴国越国等诸侯国区域 。
秦统一天下时期的《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 。”此书中出现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 。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区 。《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
西晋永嘉之乱后,今中原流民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今南京)为都,是为东晋 。隋朝,这一时期的江南有时指的是湖南、湖北一带 。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 。安史之乱后,东路自华北平原进人淮南、江南 。靖康之乱以后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绍兴十一年,宋金和约达成,和约规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迁的浪潮始告消退 。
宋朝改道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分江南东路与西路,其中江南东路包括宣州、池州、太平州、徽州、饶州(鄱阳)、信州(上饶)、抚州、洪州(南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筠州(赣州) 。
元朝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 。明代袁可立在苏州为推官,史官在评价他的政绩时称呼道,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神君讫威讫富之誉,(袁可立)为江南冠矣!”
清朝初期,江南省即如今江苏、安徽的统称,两江总督指的便是江南省与江西省,但文化意义上的“小江南”越来越明确地特指传统的江浙地区 。
江南的四大名阁

  1. 【滕王阁】
  2. 【岳阳楼】
  3. 【黄鹤楼】
  4. 【阅江楼】
每一座楼阁都是历史上出名的阁楼,有多首古诗文是描写这四楼的,并且有着多年的文化历史背景,是非常值得去登上观望的 。
描写冬景的古诗1、《终南望余雪》——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译文
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
2、《冬十月》——两汉: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译文
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 。
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 。
农民放下了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 。
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