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新说 什么是世语新说?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 。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 , 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 。在汉代时 , 刘向曾写《世说》 , 但已散失 。《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 , 所以为和刘向的区别 , 又叫《世说新书》 , 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 。
编著者刘义庆(403~444) , 南朝宋宗室 , 袭封临川王 , 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 。《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 , “招聚文学之士 , 近远必至” 。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 。刘义庆以前的志人(轶事)小说有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 , 均已散佚 。《世说新语》虽被保存了下来 , 但近代学者根据唐写本残卷考证 , 亦经后人删改 , 与原貌已有很大出入 。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 6卷 , 36篇 。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 , 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於传闻 , 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 , 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 。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 , 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 , 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 , 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
从《世说新语》的某些分篇中 , 可以看出刘义庆编著此书时的倾向性 。如《德行》、《政事》、《方正》、《雅量》等篇 , 作者对其中的人与事大抵采取肯定的态度;《任诞》、《简傲》、《汰侈》、《尤悔》、《惑溺》等篇 , 则对所写人与事多持否定态度 。其他各篇 , 虽然从题目中看不出明显的态度 , 但行文中仍有其倾向性 。大体来说 , 刘义庆对汉末一些名士 , 都是歌颂或赞赏的;对魏晋的清谈家则有所肯定 , 也有所否定 。如他比较赞赏的晋代乐广等人 , 尚清谈而又不违背“名教”;至於象阮籍等蔑视“名教”的人 , 则被斥之为“狂诞” 。对有些历史人物 , 他虽然并不赞成 , 但对他们某些行动 , 却又持欣赏的态度 。如对西晋末年“清谈误国”的王衍 , 有时也赞赏他不和人计较的“雅量”;对桓玄则称其早慧 。总的来说 , 他还是依据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物的 。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 , 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 , 但言简意赅 , 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 。如《雅量》篇写祖约和阮孚两人的优劣 , 只通过祖约料理财物和阮孚为木屐上蜡的两个细节 , 显示出一个是吝啬的守财奴 , 一个只是出於对木屐的癖好 。淡淡几笔 , 人物性格就跃然纸上 。《忿狷》篇写王述性急 , 吃鸡蛋时用筷子刺不破壳就发怒 , 以至用脚踩 , 还放口中嚼破后吐掉 , 寥寥数语 , 把他当时暴怒的状况生动地表达出来 。
在《世说新语》中 , 记言论的篇幅比记事的更多些 。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 , 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 , 不加雕饰 , 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 。如《政事篇》记载王导对几个“胡人”弹著指头说“兰阇兰阇” , 就是一句“胡语”;《排调篇》又记载他当著刘惔的面说“何乃渹” , “渹”是吴语冷的意思 。此外象“阿堵”、“宁馨”等当时的俗语也屡次出现 。它在记言方面的另一个特点 , 是常常能通过几句话 , 表现人物的性格 。如《简傲篇》写桓冲问王徽之做什么官 , 他回答说:“时见牵马来 , 似是马曹 。”又问他有几匹马 , 死了多少 , 他都答不上来 , 却用《论语》中的话来答对 , 活画出世族士大夫们狂放而不切世情的特徵 。《尤悔篇》载桓温自言自语地说:“作此寂寂 , 将为文(晋文帝司马昭)景(晋景帝司马师)所笑 。”接著又说:“既不能流芳后世 , 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这几句话 , 也活画出一个野心勃勃的权臣的心理 。后一句话是内心自白 , 很可能出於传说和想象 。书中还有一些反映人物心理的语言 , 也很生动传神 , 如《忿狷》篇写王恬对王胡之发火 , 王胡之握著他手臂说:“汝讵复足与老兄计耶?”王恬拨开他的手说:“冷如鬼手馨 , 强来捉人臂” 。言语间表现出一个很冷静 , 一个在狂怒 , 都很形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