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哪首古诗:黄鹤楼古诗赏析和诗意介绍( 二 )


但诗人没有一意地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哀悼中,颈联他将目光再次投向风物自然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在云雾中半隐半现;“二水”指白鹭洲将长江分割成两道 。两句对仗工整,气势更是壮丽 。
尾联是诗歌主旨,诗人从“怀古”中回归现实,开始“伤今” 。浮云寄寓深意,陆贾《新语·慎微篇》中说:“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浮云蔽日便是暗喻皇帝被奸邪臣子包围 。一句“不见长安”,满含报国无门的沉痛 。
后世千百年来,关于这两首诗孰优孰劣的比较,从无确切定论,但主流的观点却有两种:一种即元朝诗论家方回《瀛奎律髓》所说的“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即两首诗不分高下;第二种则如清代学者沈德潜般对崔颢《黄鹤楼》倍加推崇,认为其“擅千古之奇”,李白的诗则无法比肩 。
而此外却还有一种观点,则是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后来居上,成就超越了《黄鹤楼》诗 。
持这种观点的一般认为:
首先,《黄鹤楼》诗开风气之先,而《凤凰台》则仿效在后,所谓先来后到,《黄鹤楼》是有天然的优势 。再者,仿效因为要受到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一般是难出佳作的,而要后来居上,就更是难上加难 。因着这种思维惯势,《凤凰台》某种程度上是被低估的 。
其次,从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律诗规范上看,李白的诗都要更高一筹 。
思想性:两首诗都是怀古感怀之作,也都写到一个“愁”字,但同一个愁,意蕴却是截然不同 。崔颢的《黄鹤楼》抒发的是浓重的乡愁,是借景来抒一己的情怀,格局较为狭窄;而李白的《凤凰台》,抒发的却是伤时忧国的感慨,在诗句中将国家兴亡、历史与现实紧密关联,思想上无疑更壮阔深远些 。
艺术性:诗贵其“简”,古人常认为字惟其少,意惟其多,这才有了所谓炼字炼句 。开头同样是描写景物,抒发台去楼空、世事无常的感慨,崔颢用了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李白仅用了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便已将语意概括清楚,不可谓不惜字如金 。
格律规范:作为近体诗,即律诗,格律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而崔诗前四句明显是古风句,没有格律可言,虽也可说是自然浑成,流水行云,但毕竟不及李诗的结构井然,独具一种气势 。
此外诗歌结尾两联,崔诗整个的情调显得平淡凄清,而李诗却以其雄健笔力,将前文中的悲凉气氛一洗而空,尾联即便是抒发郁愤忧虑之情,也仍然不堕气势 。
两首诗作为传唱千古的名作,后世的议论纷纷从不曾停息 。
那么如果由你来评判,你会觉得哪一首更胜一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