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诗词大意 将进酒诗词大意( 四 )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 , 说法不一 。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前后 。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 。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 , 漫游梁、宋 , 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
将进酒诗词和解释将进酒》
作者:李白
君不见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 , 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 , 丹丘生 , 将进酒 , 君莫停 。
与君歌一曲 , 请君为我侧耳听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但愿长醉不愿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 , 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 , 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 , 千金裘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与尔同销万古愁 。
注解:
1、将:请 。
2、会须:正应当 。
3、岑夫子:岑勋 。丹丘生 , 元丹丘 。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处 。他也是一个学道谈玄的人 , 李白称之为逸人 , 并有吾将(与)元夫子 , 异姓为天伦(《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及故交深情 , 出处无间(《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语 , 可见李白和他的友好 。
4、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 。馔玉: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坐 , 馔玉待钟鸣 。馔:吃喝 。
5、陈王:三国魏曹植 , 曾被封为陈王 。
6、平乐:平乐观 。
翻译:
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 , 永不回头 。
你没看见吗?
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 , 
早晨如青丝般乌黑 , 傍晚白得如雪 。
人生得意时 , 要尽情地寻欢作乐 , 
别让金杯玉露 , 空对天上明月 。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 , 必有它的用处 , 
即使千金耗尽 , 还会重新再来 。
烹羊宰牛 , 且图眼前欢乐 , 
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
岑勋先生呵 , 丹邱先生呵 , 
快快进酒吧 , 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 , 
请你们侧耳仔细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 , 何足珍贵?
我只愿长醉享乐 , 不愿醒来受罪!
古来圣贤 , 生活恐怕都寂寞 , 
世上唯有酒徒 , 他们却芳名永驻 。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 , 
斗酒十千不嫌贵 , 任性地享乐一番 。
主人呵 , 为何说我少银钱?
直接沽取醇酒 , 咱对饮个醉意绵绵 ,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 , 
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 , 
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 , 
我与你喝个大醉 , 同消万古长愁 。
赏析:
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 , 许多诗都与酒有关 , 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 。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 , 意思是劝酒歌 , “将” , 请的意思 。这首诗是一首以饮酒为题材的诗篇 。《将进酒》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由愤懑而转化为狂放的情绪 。该诗写于天宝十一载(752年) , 是李白一入长安之后 , 它与二入长安后的情调是不同的 。李白与友人岑勋在蒿山友人元丹邱处饮酒而作 , 是三人对酒时所歌 。诗以豪放的语言 , 抒写了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愤闷 , 同时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
全诗可分为三段:
第—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莫使金樽空对月” 。抒写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以及适逢知音的快乐 。
前四句怀着深慨写年华流逝的疾速 。妙在诗人能给它找到最好的表现形象和最适宜的放歌节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论语》中记载孔子曾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所以后来常以水流逝表示时间的流逝 。“君不见”是汉乐府开头常用的办法 。如杜甫诗“君不见汉家三百川” 。李白沿用了汉乐府旧题 , 也沿用了乐府的表现形式 。头两句说你不见黄河滔滔之水仿佛从高天涌出 , 一泻千里奔腾到海不再回返 。上句写大河之来 , 势不可挡 , 极言黄河发源地的高远;下句写大河之去不可回 。这两句写景 , 描绘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 , 显然是隐用其意 , 仿佛是诗人狂放性格的写照 。同时又是起兴 , 以“不复回”象征岁月易逝 。想到人的生命也像水一样流逝了 , 再不会回来 。这种写法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常见 ,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这种写法 , “大江东去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也是由水的流逝 , 想到时间的流逝 。由时间的流逝 , 想到历史人物如何如何 。这里选用了一个非凡的雄浑博大的形象 , 来表现诗人的艺术个性 。滔滔黄水 , 横贯大野 , 源头直接天际 , 有似从天而降 , 向大海流去 , 这形象特别加强了奔腾迅疾和一去不返之感 。嵩山为五岳中的中岳 , 挺立中原 , 距黄河不算太远 , 居高远望 , 也许能看到黄河的一点形迹 , 但顶多也不过是“黄河如丝天际来” , 不会感受到那种浊浪排空的滚滚奔流之势 。诗人完全是寓目生心 , 驰骋想象 , 自由创造能够酣畅抒情的形象 。这两句起势猛疾 , 神采飞动 。下面用黄河水又长又大来兴起下文 , 很自然地过渡到人生的翕忽易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由写景转入写人世 。你不见高堂明镜中照见白发而生悲 , 早晨还是满头青丝 , 傍晚就变成了雪白 。“堂” , 堂屋 。在堂屋明镜之前 , 在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白发而生悲 。如果前两句是空间范畴的夸张 , 这两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人生由少到老的过程被说成是朝暮间之事 , 夸张地写出了人生的短促 。人的头发朝黑而夕白是不可能的 , 然而这艺术的夸张却最真切地传达出青春的倏忽易逝 , 也与上文黄水奔流的形象和谐一致 。这两句与上两句组成对称句 , 各以“君不见”三字喝起 , 不仅增加了慷慨放歌的气势 , 内容也因相互鲜明对照而其情愈显 。开篇这四句中还有—种反衬作用 , 以黄河的永恒伟大 , 反衬生命的脆弱渺小 。这一开端可谓悲感之极 , 是—种巨人式的感伤 。志士是惜阴的 , 最怕年华虚度 。李白于天宝三年出离长安 , 如今已经八年消磨在漫游中 。这无从改变、无可奈何的现实激使诗人唱出“人生”以下六句“人生得志须尽欢 , 莫使金撙空对月” , 是说人生得意之时 , 应尽情欢乐 , 不要让金杯空对明月 。“莫使”“空”双重否定句代直陈 , 语气更加强调 。“金樽” , 酒杯 , 名贵的酒杯 。“对月” , 古人讲究对月饮酒 。赏花对月饮酒是古人一种习惯 。既然无法改变客观形势 , 朋友聚首 , 总算人生一大畅意之事 , 就应该痛饮极欢 。后一句自然是说饮酒 , 但点染上“对月”二字 , 便有莫负佳景良辰之意 。至于那个惹人愁烦的未来呢?且将它抛过一边:“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天既生材 , 必然会派个用场 , 不必为它烦扰不安了 , 金钱是流通的 , 散尽还会再聚 , 更不必顾惜 。这反映出李白的极度自信 , 豁达 。诗人用象征的诗句写出了一个大写的“我” 。天生我于世间 , 必是有用之材 , 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了这样乐观自信的未来 , 与朋友欢饮 , 即使是千金散尽了 , 也在所不惜 。趋使金钱而不被金钱所奴役 , 又一次反映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思想性格 。因此“烹中宰羊且为乐 , 会须一饮三百杯” 。写痛饮豪饮的盛宴 。“且” , 姑且 , 暂且 。“会”是当的意思 , “会须” , 应当 。酣饮大嚼一通的意思 。在无可奈何中有开朗乐观 , 在前程渺茫中有坚定自信 , 有似拨云见月 , 将愁绪一扫而空 。诗人的感情由开篇的抑郁深慨一变而为恣肆狂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