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诗词古代字帖图片 中国古代著名的字帖( 八 )


2.述古:杭州太守陈襄的字 。
3.湖山信是东南美:当是化用宋仁宗"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诗句 。信,确实 。
4.弥:满,遍 。
5.使君:封建社会对太守、刺使的称呼,此处指陈述古 。
6.尊:同"樽",酒器 。《国语•周语中》有"出其尊彝 。"
7.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与钱塘江通,当时为市肆繁华之地 。
8.水调:曲调名,是唐代流行的大曲 。
9.夜阑:夜深 。阑:尽,晚 。
10.琉璃:一种矿石质的半透明体材料,又写作"流离"、"瑠璃" 。此处比喻江水碧绿清澈 。

【草书诗词古代字帖图片 中国古代著名的字帖】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
【赏析】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 。《本事集》云:"陈述古守杭,已皮瓜代 。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美堂 。侵夜,月色如练,前望浙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即席而就 。"
这是一首赠别词,全词紧扣"湖山信是东南美"一句,寓情于景,写出了江南水乡旖旎迷人的景色,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依依惜别之情 。
上阕先总写湖山之美:"信是"写美景的不容置疑,"弥千里"写美景之广阔 。面对美景和陈公的感慨,作者自然想到其对湖山的留恋 。且想到此番别离,恐难以再次如此相聚,故"便使尊前醉倒",也徘徊不肯离去 。
下阕写夜景 。江上的灯火,动听的水调,静谧的夜晚,柔和的清风,皎洁的月光,清澈的江水 。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的融合,光和声、动和静的渗透 。景象由欢腾转为宁静 画面色彩也由浓郁转为恬淡,烘托了惜别的气氛,令人回味无穷 。
虞美人姿态葱秀,袅袅娉娉,因风飞舞,俨然彩蝶展翅,颇引人遐思 。古诗云:“芳心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哀怨徘徊愁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 。”
[编辑本段]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苏轼)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为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 。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 。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 。临流帐饮,惜别依依 。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 。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 。“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 。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 。与秦观别时当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 。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 。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
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 。“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本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 。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 。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 。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 。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 。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 。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 。“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 。元丰二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 。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寻问消息 。以后几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 。“酒味多于泪”,当有感而发 。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 。“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 。”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 。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 。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 。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