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美食发展 关于美食的诗句( 六 )


吃在汉唐
随着中国统一局面的完全诞生,汉朝皇帝拥有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 。负责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属职官中,与饮食活动有关的有太官,汤官和导官,它们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 。这是一个人员庞大的官吏系统 。为皇帝和后宫膳食开支相等于汉代中等水平百姓二万户的家产 。
在此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加剧了 。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 。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 。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
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便利 。胡族和汉族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食肉饮酪”开始成为汉唐时期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胡汉各族的共同饮食特色 。
今天日常吃的蔬菜,大约有160多种 。但在比较常见的百余种蔬菜中,汉地原产和从域外引入的大约各占一半 。在汉唐时期,中原内地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引入了许多蔬菜和水果品种,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调味品有胡椒、沙糖等 。与此同时,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 。
在汉代传入的诸种胡族食品到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在黄河流域普及开来,受到广大汉族人民的青睐,其中尤以煮或涮羊、烤全羊最为典型 。
汉唐时期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的时期 。东汉以后,胡床作为一种坐具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渐被普遍使用 。由于坐胡床必须两脚垂地,这就改变了汉族传统跪坐的姿式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家具新变化,到隋唐时期也走向高潮 。这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床榻几案的高度继续增高;另一方面是新式的高足家具品种增多,椅子、桌子等都已开始使用 。桌椅出现以后,人们围坐一桌进餐也就是自然之事了 。
唐朝与域外饮食文化的交流非常多,人们的物质生活都有一种崇尚西域的风气,饮食风味、服饰装束都以西域各国为美,崇外成为一股不小的潮流 。当时的长安,胡人开的酒店也较多,并伴有花枝招展的胡姬相陪,李白等文人学士常入这些酒店,唐诗中有不少诗篇提到这些酒店和胡姬 。酒家胡与胡姬已成为唐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
茶食在辽金
随着茶叶的交易,茶食也深入到辽金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金人在人生重大的婚姻典礼中,都以摆上茶食为正规 。而所谓茶食,只不过是先进一种像汉民族常食用的“寒具”,即炸麻花之类的大软脂、小软脂的食物,次进一盘蜜糕 。只有待整个宴会结束,对待来参加婚礼的上客,才端上“建茗” 。茶叶成了只有富者才能啜之的饮料,而粗者只能喝乳酪 。
忽必烈的涮羊肉
到了元朝,帝国的疆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大,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广阔发展 。这一时期,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月饼,已经成为中秋不可少的一道点心;元大都成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鸭店的发源地;产生了至今众人都愿意品尝的名菜——烤全羊 。
而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时期以各种身份从波斯、中亚细亚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签发或自愿东来的各族穆斯林,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了元朝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并与其他穆斯林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清真饮食文化 。
宫廷的奢靡
明代的宫廷饮食奢靡无度 。宫中的菜蔬有滇南的鸡枞,五台山的天花羊肚菜,东海的石花海白菜、龙须、海带、鹿角、紫菜等海中植物;江南的蒿笋、糟笋等,辽东的松子,蓟北的黄花、金针,中都的山药、土豆,南都的苔菜,武当的莺嘴笋、黄精、黑精 。北山的核桃、枣、木兰菜、蔓青、蕨菜等,其他各种菜蔬和干鲜果品,土特产等,应有尽有 。
西关民俗(美食)俗语,故事,诗词艇仔粥:传说有一户水上人家的女儿金水,曾放生一条小鲤鱼 。几年后,金水的父亲患了重疾,金水天天求菩萨保佑 。一天金水望着朦胧的月亮渐渐入睡,她看到了一位仙女从水中出来说:“我是10年前被你救的鱼妹妹 。你爹的病不要紧,只要煮一点鱼虾粥给他吃,再卖给岸上人家换点钱带你爹去看大夫,10日之内即可痊愈 。”金水依法照做,而且依据岸上人的口味,秘创一法曰“西关驰名艇仔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