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食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章图片

《美食家》是一本由陆文夫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00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8-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美食家》读后感(一):美食家
【《美食家》经典读后感有感】朱自冶没有什么学识文化有些房产有点钱还不嫖不赌不抽鸦片只好美食,乃至解放后各项运动展开他的日子都还算可以,这样的设定很特殊的,我也着实羡慕 。
叙事、情节文字有点淡,要批判的要突出的东西不够深刻 。不过小说里面关于苏州名菜、苏州特色美食的描写很好,看得人食欲大开 。
联想到芙蓉镇,同样也是重写一个地方运动前后的对比,更浓厚的地方色彩、打动人心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如警钟般让人铭记的立意是这部小说比不上的 。我更能共情前者 。
《美食家》读后感(二):陆文夫没有辜负美食,我们也不要辜负陆文夫
越是不错的作品,我越是觉得不用多说去写评论 。但是这一部的好有争议,那就该说上两句为它正正名 。有人说陆文夫不如汪曾祺 。说一个作家不如另一个作家,应该从文章的格局立意、写作的文采水平,甚至作家本人的为人也行,这些方面去切入分析 。可是说这句话的人的根据是什么? 他们说——本来是奔着看美食来的,结果陆文夫在写小说,没见有什么实质性的美食,所以他不如汪曾祺 。这就很好笑了 。就像《蜡笔小新》里,美伢让小新去买猪肉和萝卜,小新问店员,你们有猪肉吗?店员说,没有 。小新又问,你们有萝卜吗?店员说,没有 。小新说,什么都没有还好意思开店 。可人家是卖鱼的呀! 其实我一开始也是奔着看美食介绍来的,同时还买了一本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想把苏州的饮食和北京的饮食对照着看 。但这本刚开书就发现不是想象中的路子,我看两页就笑飞,并且意识到,没错,它就是一本小说 。但它没有脱离美食的核心,甚至写的更有意思,角度更特别 。本书的主要人物叫朱自冶,是一个不学无术、靠遗产过日子的“好吃精”,从这位“好吃精”入手,作者主要描写了苏州美食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苏州人历来的生活饮食习惯和对待美食的态度,描写的极其写实与精准;第二个方面,是苏州美食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史,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历史的变迁,人们在饮食观上发生的变化,具体到了某一所苏州酒楼的菜品风向,说不定当时松鹤楼或者得月楼也是这么过来的 。作者把亲历与小说巧妙融合,却因为有文革对美食的影响这一段,还要被人诟病为“伤痕文学”,伤痕你X 。还有人说陆文夫不如金宇澄 。我又要迷惑这句话的依据了 。《美食家》和《繁花》都是刊登在《收获》杂志上的小说,都是“吴语”系小说,都被翻拍成了同名电影 。从认可度上来说,差别不是那么明显 。所以我觉得说这句话的人,多半是个人喜好问题 。这是非常主观的,比如我,《繁花》只能坚持看一半,后来在多抓鱼上给它卖了……这样就能代表金宇澄写的不行吗?只能说我就是不太喜欢这样的文风 。或者是,文学素养不够,我不是说我 。其实我很理解非苏州人看这部小说会有看不出门路的情况 。比如这句:“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 不知道苏州人对头汤面的执着是笑不出鹅叫的 。再如这段:“可是我得忍气吞声地从朱自冶的手中接过钞票,按照他的吩咐到陆稿荐去买酱肉,到马永斋去买野味,到五芳斋去买五香小排骨,到采芝斋去买虾子鲞鱼,到某某老头子家去买糟鹅,到玄妙观里去买油汆臭豆腐干,到那些鬼才知道的地方去把鬼才知道的风味小吃寻觅……” 我爸每天都是这样被我爷爷奶奶折磨的,家里没个这样的老人也是没有共鸣的 。还有这句:“他们在评价一桌菜的时候用语也很特别:’不错,今天的菜都是可以吃的 。’” 这种“以退为进”的吴语的夸赞方式,只想笑骂它还能再含蓄点嘛! 读陆文夫小说的乐趣就是在很多个这样的点上,它的超强可读性有一半是地域共鸣引起的 。所以不用和谁比,就是不说别的优点,单说在地域性代表作家这一领域,陆文夫就绝对占一席之地 。这本书是一本合集,除了《美食家》以外,上篇的小说里,《小巷深处》和《围墙》也不错,下篇的散文杂记里《乡曲儒生,老死翰墨》也很唏嘘感人 。但客观来说,这一本里确只有《美食家》是最出彩的 。陆文夫其他作品我还没看过,但就凭他是苏高中文科班毕业的,文笔就是可信的 。(你要和苏州人说什么哈佛剑桥的,大家就是人云亦云地说一句真不错,你要说苏高中,那老激动了,人才啊人才!这也是我偏爱陆文夫的点,哈哈哈哈!) 最后要记录一下这部小说里唯一详细描写的一道美食——把炒虾仁装在生西红柿里,当作头道菜上桌,说是“于鲜美之中略带番茄的清香和酸味”,下次我要回苏州做来试试,因为这个虾仁一定得是太湖手剥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