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 )


按道理来说,“民以食为天”,然而高小庭和朱自治的矛盾就出现在这个吃上 。矛盾最开始,可能源于对比 。同在一个屋檐下,朱自治天天吃的是山珍海味,而高小庭一家却只是粗茶淡饭;如果主人公高小庭流露出一点想要吃东西的倾向,便会被母亲骂做“好吃鬼”,而更加“好吃”的朱自治却被认为是有福气,由此产生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因此,高小庭和朱自治对于吃和美食的看法产生了割裂 。高小庭认为吃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人不应该只看重口腹之欲,然而朱自治却认为吃是天下顶重要的一件大事,而且也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只是为了“品尝那一点滋味” 。矛盾是在吃上面吗?有很大一部分是的,高小庭自小接受的便是反好吃的教育,而且所处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也不支持他纵情享乐,但人的天性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正如书中高小庭朋友丁大头说的那样,“资本家说清炒虾仁比白菜炒肉丝好吃,无产阶级尝了一口之后也跟着点头”,可见人的舌头并没有什么区别,对美食的看法是趋同的,就连高小庭在襁褓中的孙儿,也会自主地选择更好吃的巧克力 。所以可以看出,虽然高小庭和朱自治的矛盾表面上是源于吃的,但本质上还是不同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以至于之后朱自治让高小庭去跑买小吃,进一步加剧了矛盾的升级,促使高小庭离家北上 。但高小庭在掌握了权力之后,也并没有实质上对朱自治造成伤害,对饭店进行改革,想到的也是改造朱自治等人好吃懒做的毛病 。在书中,似乎所有人都在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上作出了应当的抉择,但结果却造成了双方的痛苦 。很难说清高小庭和朱自治谁对谁错,或许两个人都没有错,那么只能归罪于时代的生产资料不足和阶级矛盾了 。
书中情节,主要通过三段矛盾冲突来推动,即高小庭与朱自治、高小庭与饭店顾客、高小庭与孙儿之间的矛盾,而其中以高小庭、朱自治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书中高小庭与朱自治经历了矛盾冲突激烈、升级和缓和的几个过程,但实际上朱自治这个人物几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吃,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化,那么,变化的只有高小庭自身了 。虽然书中所写的都是高小庭和外界的矛盾冲突,但实际上却是高小庭自身内心的矛盾冲突 。相比于朱自治的不变,高小庭则是变的,那么所谓的矛盾与困境,就是高小庭一个人的矛盾与困境了 。实际上正是对于吃看法的矛盾造成了高小庭的矛盾困境 。高小庭自小接受的便是反好吃的教育,认为好吃懒做是不对的,贪吃是错误的,在现实生活就不自觉地将身边的朱自治作为了反面例子,并有意识地走向了另一个反面的极端,即鄙视一切好吃的东西,鄙视一切贪吃的人 。但是高小庭内心也认为自己的做法并非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人总要吃东西,如果没有吃的东西人也就不会存在于这个世界 。在高小庭接手了大饭店之后,也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融入了这个社会 。在朋友丁大头到来之后,一方面他觉得不该太过讲究吃食,另一方面他又觉得粗陋简单的吃食不能够用来招待朋友 。可以说,高小庭对吃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变化 。以自然灾害为分界点,高小庭对吃的态度分为鲜明的两段,在此前,他要求大饭店只准备些劳苦大众能吃得起的东西,认为无产阶级的饭店就应该完全服务于无产阶级,而菜品是不重要的;而在之后,他松动了之前订下的规定,大饭店也可以做些“精细”的食物了,他明白了人的舌头是没有区别的,清炒虾仁自然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爱的,能让阿二父亲这样的普通大众一品美食也未必是坏事 。文革之后,他重又回到了大饭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旅游、吃食成为了一时的风尚,高小庭也开始对饭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是这次改革是朝着解放之前的形式改革,不仅完全恢复了大饭店曾经的菜品,甚至还付钱请曾经赶走的大厨回来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