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吟诗词简笔画 形容量变到质变的古文( 六 )
二、白描手法(与工笔相对)
1、概念: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
诗歌中的白描多为人物白描和景物白描 。人物白描又以描写外貌和描写动作为主 。于直白平淡中寄寓含蓄深情,这正是白描的魅力所在 。
2、“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A、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处纯用白描,直陈三儿形象,此三子呼之欲出,情状非常生动 。农家以劳作为根本,故常人如以此为标准,小儿实是"无赖",但辛弃疾又坦言"最喜"小儿"无赖",迥异常人 。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
B、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 。)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
C、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所用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 。)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
白描,有别于细描 。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 。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
总之,白描手法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鲁迅先生曾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高考怎么考?——还没找到资料
三、动静结合
王安石曾集诗两句,组成对联,上联是“风定花犹落”,下联是“鸟鸣山更幽” 。风息声静,然而花儿还在悄然落下;鸟鸣有声,深山却更显幽静 。王安石深谙前辈诗句中动静结合手法的意趣 。动静结合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 。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 。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动静手法大致有下列具体情形:
四、虚实结合(另一资料见黄皮书18页,更好 。)
1、导入
有一首《军港之夜》的歌是这么唱的: “年轻的水兵,睡梦中露出甜蜜的微笑”,有人对此提出责难――“都睡觉却了,那谁来守卫军港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不可也不可能太“实”,否则就呆板了 。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宋徽宗出了《深山藏古寺》一题来考画师,令他满意的只有一幅 。画中画了跳珠溅玉的泉水,旁边有一位老态龙钟的和尚在打水 。这个故事说明:只有虚实结合,才会有美感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命若吟蛩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读《游子吟》有感怎么写?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清明节诗词策划书范文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