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宋诗词的方法读后感 宋诗三百首的读后感( 三 )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 。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倾慕 。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的挂牵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 。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 。
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 。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 。
轻轻翻着这一张张的页码,转眼间,眼前,不再仅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爱情,字词深处,却是那对时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以及那处于统治者压榨下的哀叹——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 。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指责,无奈!
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 。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
看到你急用,帮你找了两篇,希望能帮到你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观书有感》[宋]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观书有感》[宋]朱熹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题西林壁》[宋]苏轼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之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 。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全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设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是《红楼梦》里有一幅对联,也是名句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 。其大意是: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历程,但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 。全诗: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出处:龚自珍《已亥杂诗》 。诗文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观书有感第二首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
鉴 : 镜子 。
徘徊:此处指来回闪动 。
渠 :此处指方塘 。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朱熹
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 。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