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诗词讲解 古诗讲解( 五 )


参考答案:参见《水调歌头》“鉴赏要点” 。
2.第二题
命题意图:逐步领会和运用关于提炼主题、以小见大等方面的写作知识 。
参考答案:参见《定风波》“鉴赏要点” 。此词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主要是: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
3.第三题
命题意图:初步了解豪放词的主要特点 。
参考答案:第三单元的导语《漫步宋词》指出:“豪放词题材较广泛,多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关心国计民生,格调相对高昂,较多慷慨悲壮之音,颇具阳刚之美 。”这就是对豪放词的特点的概括 。苏轼的这两首词,都是“抒怀言志”之作,当中也间接地关涉到社会现实和国计民生 。二词所抒发的情感都是他贬官黄州时的所思所感,这与“乌台诗案”密切相关 。“乌台诗案”是当时新旧两党激烈斗争的产物 。新旧两党的斗争,虽然后来含有很多政治宗派斗争的因素,但总的说来,是关于国家的命运前途的斗争 。由此可知,这两首词的政治性是很强的 。从艺术风格和审美感受来看,这些作品的格调都比较刚健儒雅,具有高旷清雄的审美特点,富于阳刚美 。从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看,多涉及社会人生的重大主题 。具有类似风格的宋词,如必修课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本选修课教材中的第16课辛弃疾的作品、第17课“爱国词”,都属于此类作品 。
4.第四题
命题意图:领会通过行为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艺术手段 。
参考答案:
“伫倚危楼”三句,表现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伫倚”,表明登楼凝望的时间之久 。“望极”,表明凝望之久而远 。登楼凝望,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所爱之人的无穷思念 。他对这种相思愁怀,想寻求排解而又无法排解,所以显得很无奈,很寂寞 。“风细细”是“伫倚”时的所见所觉 。“春愁”、“黯黯生天际”是“望极”所感 。外在的景物此时都已经化成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在情思的载体了 。
“乘醉听箫鼓”二旬,这是表现踌躇满志、自豪自得的思想情态 。“乘醉”,因开心而喝酒,喝到醉,更开心 。乘着醉意来听歌,看文艺表演,何其自豪自在 。“吟赏烟霞”,一边乘醉听歌,一边乘醉吟诗,用诗来赞颂这良辰美景,真是风流儒雅 。
“欹枕江南烟雨”二旬,这是表现悠闲自在的思想情态 。“欹枕”二字最为传神,说明是斜躺着看风景,这是悠闲自在的生动写照 。“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都是“欹枕”时所见之景 。
“莫听穿林”二句,这是表现安然无恙、泰然自若的思想情态 。面对“穿林打叶”的狂风骤雨的环境,用“莫听”二字,就把镇定自若的心理状态袒露了出来 。“吟啸”、“徐行”这样的行为细节描写,更加深刻地揭示出“我”的泰然自若、
如何讲解诗词中的比喻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比喻——《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
比喻是一种最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 。人们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皆离不开比喻,堪为辞格之首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甚至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 。
一、比喻的作用
比喻可以用来写景、抒情、寓理和刻划人物,即喻情、喻事、喻人、喻理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例如“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在诗词中,诗人使用多种比喻使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如在李白的诗中“愁”有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在陆游诗中不但有长度:“十丈愁城要解围”(《山园》),还有体积:“闲愁万斛酒不敌”(《草书歌》);甚至还有范围:“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 。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作》);在李清照词中“愁”还可以到处移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在李煜词中,愁像春天的春天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又像是春天的青草到处蔓延:“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贺铸《青玉案》则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来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成一种复合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