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将军丰功伟绩的诗词 描写英雄丰功伟绩的诗句与故事( 五 )


此诗悼念之人戴安澜是国民党第五军第二零零师师长 , 赴缅甸作战中壮烈牺牲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 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 , 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2月 , 日军向当时的英国殖民地的缅甸大举进攻 。应英国政府的请求 , 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三个军共约十万人赴缅参战 。1942年3月18日 , 戴安澜将军率国民党第五军第200师与日军五十五师团激战于缅南重镇东瓜 , 日军以步、炮、空三兵种联合进攻 , 战斗极为惨烈 , 戴军经过十二昼夜的浴血奋战 , 不仅打败了围困东瓜的日寇 , 而且坚守东瓜 , 阻击了日军向缅中、缅北的推进 , 共歼敌寇五千余人 , 使日军铃木联队几乎覆灭 。
继“东瓜之战”后 , 日军疯狂反扑 , 于1942年4月23日占领棠吉 , 戴奉命率200师增援棠吉 , 经两天两夜激战 , 迅速夺回棠吉 。但由于1942年4月29日中缅陆路交通要地腊戍沦陷 , 切断了中国军队的陆路退路 , 戴军被迫回师缅北踏上归途 。孰料 , 途中遇上敌人伏击 , 将军身中数弹 , 伤势过重 , 于1942年5月26日壮烈牺牲 。
1943年4月1日 , 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大雄宝殿隆重举行戴安澜将军追悼会 。全国各地均派代表前往祭奠 。由李济深主祭 , 参加追悼大会的有广西省主席黄旭初 , 驻扎在全州的第五军全体官兵一万余人 。国共两党领导人都送了奠挽品 。远在延安的毛泽东特为撰写了这首挽诗 。毛泽东这首挽诗前还写有挽词“海鸥将军千古” 。诗后落款“毛泽东敬挽” 。“海鸥”是戴安澜将军的号 。
此诗作于1943年 , 正是蒋介石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之时 。毛泽东在此时赋诗缅怀戴安澜将军 ,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通过这首诗歌颂这位抗日英雄 , 表达了号召国共合作 , 团结抗日的愿望 , 歌颂了以戴安澜将军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 。
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罕见的超越了党争的国殇之作 , 是一首吊唁国民党抗日名将的诗 , 也是诗人将他的诗笔搁置了7年之后新作的一首诗 。与他大部分的诗词对比鲜明的是 , 这首诗纯为写实与纪事 , 颇有杜甫之风 。
诗中形象地记叙了第二00师固守东瓜12个昼夜 , 与敌开展殊死搏斗、重创敌军和收复棠吉 , 将日本侵略者从棠吉驱赶出去的史实 。
首联:“外侮需人御 , 将军赋采薇 。”开门见山 , 直书事始 , 即写出将军出征的背景 。“赋采薇”三字正用远征赴敌的典故 , 高度赞扬戴安澜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 。
外侮 , 即来自国外的侵犯 , 这里指日本侵略军对中国的侵略;需人御 , 当指抗战 。需:需要 , 含有“必须要”和“一定要”的意思;这里的“人” , 是指除汉奸、伪军、卖国贼以外的抗日志士仁人和抗日民众;御:抵御;表明出征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外侮——日本侵略军的侵略 。赋采薇 , 喻指戴安澜将军率部入缅抗日之事 。赋:写(亦为诵读) 。采薇 , 即《诗经·小雅·采薇》(系周宣王时的作品):周宣王时 , 北方的玁狁(音xiǎn yǔn , 同猃狁)侵扰 , 宣王命将出征 , 打退玁狁 , 兵士们就以“采薇”为题唱 。这里则喻出征 。(一说:《鲁诗》及《齐诗》皆说是周懿王时的作品 。其时周室衰落 , 猃狁侵扰甚亟 , 此诗对当时形势表示忧虑 , 并对久戍在外表示悲伤 。又一说是:《诗序》则说文王派遣戍卒所唱的乐歌 。)这一句顿使全诗有一种高雅的气质 , 作者颇具匠心地借用《诗经·小雅·采薇》篇来比喻戴将军受命于危难之时 , 从容赴之的大无畏精神和出征充满艰难困苦却取得了胜利的战绩 。意思贴切 。
颔联:“师称机械化 , 勇夺虎罴威 。”赞扬戴安澜所率部队装备之精良和气势之雄伟以及将士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 。师称机械化 , 说明装备比较精良 , 这对于打击敌人是有利的 。勇夺虎罴威 , 指煞了凶恶的敌寇的威风 , 灭了敌寇的嚣张气焰 。是概写抗日部队面对虎罴一样凶猛的日军所展现的英勇行为 。罴 , 一种熊;虎罴 , 均是性凶猛的动物 , 这里喻指日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