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寿彝齐_诗词_百度汉语 诗名里带齐字的诗词有哪些( 五 )


帮我介绍一下彝族的起源和历史彝族的族称族源
(一)族称
彝族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或后面加“泼” , 彝语意为“人”)由于彝族分布很广 。历史上还有许多不同的自称和他称 , 据不完全统计 , 直到解放前夕 , 还有:“纳罗泼”、“迷撒泼”、“濮拉泼”、“濮瓦泼”、“阿西泼”、“撤尼泼”、“里泼”、“葛泼”、“罗泼”、“罗武泼”、“阿哲泼”、“六米”、“勒苏泼”、“山苏”、“阿租泼”、“格濮”、“阿武”、“他鲁苏”、“撒摩都”、“六得濮”、“纳查”、“拉乌苏”、“纳若”、“咪西苏”、“罗罗”、“白罗罗”、“黑罗罗”等几十种 。“诺苏”、“纳苏”、“聂苏”均为彝语 , “诺”、“纳”、“聂”是各地方言语音差别所致 , 都是“黑”的意思(也有“虎”之意) 。黑色在彝族人们的观念中包含有深、广、高、大、强、多、高贵、主体等意义 , “苏”是群体、人们、家族的意思 , “诺苏”(或“纳苏”、“聂苏”)意为“主体的民族”、“尚黑的民族” 。1950年始 , 彝族选择了鼎彝的“彝”为共同的族称 , 替代了旧史籍文献中的“夷”字 。
(二)、族源?
彝族源自古羌人彝族族源问题 , 由于汉文史志记载甚少 , 故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各种说法:南来说 , 即古越人和马来人种说;东来说 , 楚人说;西来说 , 西藏或藏缅交界处说;云南土著说;河湟古羌人北来之说;另外还有濮人说、卢人说及云南土著说 。在6000—7000年前 , 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 , 开始向四面发展 , 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 。到3000多年前 , 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沿金沙江在安宁河流域的邛都和普渡河流域的滇池定居 。滇池和邛都的居民 , 史称“越雟羌”、“青羌”、“蛮夷”、“郡夷”、“叟”等 , 并不断和当地的僰(濮)人、僚、汉人等融合 , 成为彝族的先民 。?
在古羌人与西南土著部落融合为僰的基础上 , 昆明人与僰(濮)的融合是形成彝族过程中一个新的发展 。魏晋以后 , 昆明人与僰(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 , 汉至六朝 , 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 , 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
隋唐以来 , 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 , 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 , 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 , 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 , 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 , 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各地彝族都有出自仲牟由的同一传说 , 据传世较完整的水西安氏谱系计算 , 至清康熙初年已历传85代 , 约可上溯至战国前期 , 所生6子发展为“六祖”部落 。
语言方面: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 同属彝语支的语言还有我国的哈尼语、拉祜语、僳僳语、纳西语、白语、基诺语、桑孔语、怒族怒苏语、怒族柔若语 , 以及泰国的阿卡语、姆比僳语、姆比语 , 老挝的普诺伊语、西拉语 , 越南的彬语等 。
彝语支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韵母日趋单元音化以及紧喉音的发生 。彝语是比较典型的韵母单元音化语言 , 大多数方言元音分松紧;声母多 , 韵母少;声母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浊 , 有的方言有鼻冠浊复辅音和清擦边音;一般有三个或四个声调 , 调值平直 。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 , 名词、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前 , 形容词、数量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 。量词丰富 , 部分动词的自动态和使动态用声母辅音清浊交替表示 。
彝语分六大方言:北部方言 , 分布在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大小凉山一带;东部方言 , 分布在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和广西西部;东南部方言 , 分布在云南东南部;南部方言 , 分布在云南南部;西部方言 , 分布在云南西部;中部方言 , 分布在云南中部 。各方言之间差异较大 , 主要表现在词汇上 , 其次是语音上 。说不同方言的彝族彼此不能通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