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背景 毛主席娄山关诗词背景( 四 )


有人曾从技巧上批评毛泽东诗词作品,认为有些作品没有严格遵守音韵声律,甚至有重字等犯戒,又有俚语入诗词的习惯,这些也许从传统诗词创作的角度该是成立的,但我们欣赏今人的作品,没必要非要拿古人的标准苛求今人,亦步亦趋,以形式的来约束内容,恰恰相反,我们可以说,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大胆创新,继承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形式上突破声律的繁文缛节,不以内容迁就形式,内容上取材用语大大拓宽,表现了更广阔范围内的题材,表达了更丰富更绮丽的情感世界 。
不走进毛泽东的诗词世界,不仔细品味研读他的诗词作品,我们就无法欣赏其精华,无法知其价值所在 。下面只以毛泽东在长征初期的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为例 。加以赏析,可窥其诗词艺术之一斑 。
求一首毛泽东诗词及其背景“《清平乐 六盘山》” 是伟人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写成的,其写作背景:1935年8月,毛泽东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 。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 。我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 。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首《清平乐 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
望断:望尽 。
屈指:屈指计算 。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 。注曰,“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
毛泽东诗词咏梅背景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
毛泽东诗词赏析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原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附: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鉴赏】
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 。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 。清代宋匡业《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 。”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 。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 。”这昭示着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 。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 。而咏梅诗词最多的名家,当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此类题材的诗词在百首以上 。他笔下的梅,风姿各别,寄托的情思也因事而异,其中,《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 。在这首词中,他以孤高寂寞的梅花表现自己的操守和傲骨,被后人广为传颂 。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表明了创作契机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 。“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