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老赖的古诗词 关于善良的古诗词( 五 )


草场地处夹沟镇最北部的偏远山区 , 三面环山 , 形如扇状 , 人口六百多人 , 土地七百多亩 。生态自然古朴 , 幽静山水园林 , 是其特色 。
草场村景点介绍
草场盘山公路、莲花拜佛、老和尚场、龙爪峪、杏花园、耙子道、十里长山套、狼庙、雾窟、黑龙潭、千年古槐、橡树林、卧牛山、蚂子嚎、岗子泉 。
草场盘山公路
草场自古与镇头接壤仅一曲折羊肠小道相通 。1976年夹沟区委首次开通龙顶山 , 历经四年 , 初具规模 。2002年墉桥区委、区政府拨款18万元 , 连同省民主党集资23万元 , 重新草场盘山公路 , 路长2.1公里、宽8米 , 自此贯通了皇藏峪、大龙泉寺、大五柳风景区的旅游线 。当你步入草场盘山公路 , 一步一景 , 一趋一画 , 南俯大龙泉寺景观 , 北瞰草场生态园林 , 令你流连忘返 , 心旷神怡 。
莲花拜佛
龙顶山南侧 , 草场盘山公路上 , 有一奇石 , 底座形如莲花 , 上如一佛 , 面对大龙泉寺 , 吟经颂佛 , 自古天成 。每当清晨 , 薄雾弥漫 , 寺钟萦绕 , 栩栩如生 , 宛如仙境 。
老和尚场
龙顶山上 , 有一开阔地带 , 方圆约800平方米 , 无石无树 , 甚是为奇 。据说唐宋时 , 乃大龙泉寺的旧址 , 和尚在此练功 , 脱打稻谷 , 后因水源贫乏 , 才迁到龙顶山下的呵泉边 。
龙爪峪
龙顶山南侧,离远观望,山脊凹凸自然,形似龙爪,刚劲有力,有大龙爪、小龙爪之称.翠绿植被,风影晃动,似蛟龙欲腾.
杏花园
二月底三月初,龙爪峪下,满天杏花,竞相开放,鸟鸣山幽,蝶莺飞舞,胜景宜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附诗一首“我是朱陈旧使君 , 劝君曾入杏花村;如今风物哪堪画 , 县吏催钱夜打门 。”今虽改良树种 , 然古杏尚存数棵 。
耙子道
出了草场村向南 , 首先映入你的眼帘的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 其山脸一道道石痕 , 东北西南走向 , 分布均匀 , 其间无任何乱石 , 宛如耙刺印 , 又如神笔勾勒 。自然造就 , 巧夺天工 。
十里长山套
十里长山套乃草场村南大门 , 方圆30平方公里 , 今为五柳林场所辖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天然屏障 , 山静林密 , 物种繁多 , 奇花异草 , 曲径通幽 , 乃文人墨客之胜地 , 也是极其纯净的天然氧吧 。
狼庙
十里长山套内 , 狼庙旧址尚在 , 破四旧时被拆得一片狼藉 。洪武二世 , 燕王征北 , 途径皇殿湖一带养病蓄锐十二载 , 其间战死士卒皆掩埋于长山套内 , 后人建一狼庙以记之 。今唯有狼庙内一片茅草 , 自小即红芽 , 至死也红枯 , 特别神奇 , 也许是对燕王征北流血的纪念 。
雾窟
龙顶山下北面 , 有一乱石洞 , 春末夏初 , 雨过风悠 , 其石洞内薄雾连绵 , 冉冉生起 , 甚是奇观 。据村中老人讲 , 东海龙王某子犯戒 , 玉帝特赦其下界成山 , 是为龙爪山(龙顶山) , 龙水相伴 , 经久不枯 , 一旦遇水 , 则往往吞云吐雾 , 以欲返天庭 。
岗子泉
村南一里许 , 山洪常年冲刷 , 久则成沟 , 沟内有一泉 , 上有十多米高的大岗子 , 则名为岗子泉 。夏雨连绵 , 岗泉即发 , 一发而不可收 , 最少三、四个月 , 其泉清澈透明 , 入口绵甜 , 沁人心脾 。
黑龙潭
距村西南二里许 , 有一深坑 , 深约4米 , 坑底有一深洞 , 口尚能容人 , 每遇暴雨狂风 , 坑中约有锅盖大小水花直往上冒 , 似黑龙吐水 , 故名之 。有人曰此水通至东海 , 有人云通至长江 , 至今难解其谜 。
千年古槐位于草场村中心 , 有俩棵千年古槐 , 虽已中空皮枯 , 老态龙钟 , 仍根深蒂固 , 枝繁叶茂 。草场村前身乃朱陈村 , 朱陈俩姓互为婚姻 , 为示婚盟 , 特在寨门前左右两侧各植槐树一棵 , 以示与山河同在 , 与岁月永恒 。时代变迁 , 古槐犹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