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老赖的古诗词 关于善良的古诗词( 六 )


橡树林
村北有一片远看是林 , 近观却是几棵大树 , 参天蔽日 , 特大无比 。自古以来 , 古庙有银杏、村有长亭 , 长亭乃迎亲送友之地 。橡树林乃草场村长亭之实 , 面临水库 , 景色天成 , 酷暑盛夏 , 树下一聚 , 蝉鸣鸟悦 , 水光山色 , 令你万忧皆无 。
卧牛山
村西有一单独山体 , 形如卧牛 , 南北而卧 , 悠然自得 , 静观草场风云变幻 , 呵护村民世代平安 。
蚂子(嚎)壕
草场村与萧县金寨村相接处有一沟壑 , 在此曾有过一场辉煌的战争 。1956年闹蝗虫(俗称蚂子) , 所种作物被蝗虫啃尽 , 为此金寨村发动全村父老由北往南赶 , 草场村则由南往北赶 , 赶进两村之间的深沟内 , 投火烧之 , 只听蝗虫撕心裂肺的嚎叫 , 至此深沟名为蚂子(嚎)壕 。后又在沟上建桥以记之 , 名为蚂子嚎桥 。至今多年沟内也难以找到蝗虫的踪迹 。
草场——白居易诗中的礼义之乡
朱陈村
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 , 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 , 桑麻青氛氲 。
机梭声札札 , 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 , 男采山上薪 。
县远官事少 , 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 , 有丁不入军 。
家家守村业 , 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 , 死为村之尘 。
田中老与幼 , 相见何欣欣 。一村唯两姓 , 世世为婚姻 。
亲疏居有族 , 少长游有群 。黄鸡与白酒 , 欢会不隔旬 。
生者不远别 , 嫁娶先近邻 。死都不远葬 , 坟墓多绕村 。
既安生与死 , 不苦形与神 。所以多寿考 , 往往见玄孙 。
我生礼义乡 , 少小孤且贫 。徒学辩是非 , 只自取辛勤 。
世法贵名教 , 士人重冠婚 。以此自桎梏 , 信为大谬人 。
十岁解读书 , 十五能属文 。二十举秀才 , 三十为谏臣 。
下有妻子累 , 上有君亲恩 。承家与事国 , 望此不肖身 。
忆昨旅游初 , 迨今十五春 。孤舟三适楚 , 羸马四经秦 。
昼行有饥色 , 夜寝无安魂 。东丁不暂住 , 来往若浮云 。
离乱失故乡 , 骨肉多散分 。江南与江北 , 各有平生亲 。
平生终日别 , 逝者隔年闻 。朝忧卧至墓 , 夕哭坐达晨 。
悲火烧心曲 , 愁霜侵鬓根 。一生苦如此 , 长羡村中民 。
白居易长诗《朱陈村》 , 描写了唐代徐州辖区某地的特殊村风、村貌 , 对后世影响颇大 。诗中所描写的“朱陈村”现在究竟在何处?朱陈村即宿州夹沟镇草场村 。此地历史与地貌与《朱陈村》诗中情况多处相合 。
①草场村在唐宋时名朱陈村 , 又名杏花村 。南寨门内两株相距二十米的千年古槐枝繁叶茂 , 据《村志》记载:以前朱陈两姓互为婚姻 , 为示婚盟 , 特在寨门内左右植两株槐树 , 表示婚姻永固与山河同在 。
②明初燕王朱棣征北在夹沟皇垫湖一带养兵十二载 , 朱陈村被征用为燕王军队的草料场 , 从此“朱陈村”改名为“草场村” 。
③村中两棵大树在南寨门里 , 从南寨门到北寨门有一百余米 , 传为从前的草料场 。
宿州:当年下放知青故地重游为老乡献计
江淮晨报6月18日讯 近日 , 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草场村迎来了34年前曾在该村插队的上海等地下放知青 , 他们结伴故地重游 , 看到昔日老乡的生活已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现场献计献策、筹集资金解决饮水、修路等经济发展中的困难 。图为老知青们在杏园与老乡商讨水果销售问题 。
我市加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至2009年底 , 全市累计完成“村村通”工程4389公里 , 总投资达10.8亿元 ,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 , 真正把“村村通”工程建成农民最满意的一项民生工程 。这是埇桥区夹沟镇草场村山村公路 。本报采访人员 武正润 摄
秋访朱陈村(草场村)
10月下旬 , 在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 , 诗词班的学员在黄新铭先生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宿州夹沟镇草场村(唐代的朱陈村)采风访问 。现草场村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诗中的“朱陈村” , 黄先生为探究香翁诗中的朱陈村着实花费了大力气 , 方圆百里 , 历经三年时间 , 从近邻几个县区十多个的“朱陈村”中考证筛选 , 历尽艰辛终于认定今安徽宿州夹沟镇的草场村为昔日的“朱陈村” 。我们能为前去访问大诗人中笔下的古村也十分的高兴 。旅行社还特地为一群老年人派了一个豪华大巴 , 一路我们经五柳风景区、流沟寺参观完后又奔草场村 , 沿途由于豪华大巴车身太高太长 , 当村庄有低矮电线和村路下垂的树杈 , 影响了车的行进时 , 很感谢镇里和村里的同志 , (夹沟镇的秘书曹彬、镇文化站站长牛洪超、草场村长武家收)他们一路陪同 , 排忧解难 , 遇有障碍拦路挡车时 , 他们在前面用长长的竹竿把电线和树枝挑高 , 让车通过 。由于通往山村的路很窄 , 大巴的司机很踌躇能否开的进去 , 他们骑着摩托载着司机先行探路 , 回过头来再开大巴前行 , 他们的热情好客和淳朴的民风让我们都十分感动 。也深刻的体会了大诗人白居易对山村人俗民风的描述和称颂:“县远官事少 , 山深人俗淳 。”这淳朴的古韵遗风至今渊源流长 , 给来访的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