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诗词、人物、故事等 关于热爱祖国的诗词( 四 )


戚继光又根据江南地区地形多沼泽,道路弯曲,兵力不易展开以及倭寇善于设伏、短兵相接等特点,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鸳鸯阵” 。
一个鸳鸯阵由十一名士兵组成,在这十一个人中,有一个人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余十个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 。
虽说只有十个人,他们却持有四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发动进攻 。
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狼筅兵,所谓狼筅,是一种特制的兵器,形状十分怪异,以长铁棍为主干,上面扎满铁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铁丝网一样,任谁也过不来 。
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矛前刺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 。
这个阵型毫无弱点,十一个人互相配合,互相掩护,构成一个完美的杀阵 。
而且此阵型还可以变换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五行阵(即队长身后的两列纵队各自分开,以五人为单位进行布阵,狼筅兵迈步向前,与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线,两名长枪手跟随其后,短刀手殿后 。
此阵型多用于狭窄地区的巷战),另一种是三才阵(即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两名长枪手紧跟在他的身后,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别站在长枪手的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 。
阵型在狼筅兵的带领下,开始发动进攻) 。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倭寇一万余人大举侵入浙东沿海的台州府属的圻头、桃渚以及温州沿海地区,并兵分两路,妄图侵占台州、宁海 。
戚继光闻讯后,即以一部分兵力守卫台州,亲自率主力前往宁海迎敌 。
戚家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宁海,切断了正在桃渚烧杀抢掠的倭寇的去路,迫使敌人在龙山地区进行决战 。
戚继光下令攻击,士兵个个同仇敌忾,怀着满腔怒火冲向敌阵,曾经不可一世的倭寇在戚家军攻势下一触即溃,残敌败退到雁门岭 。
雁门岭位于温州西面,地势险要,倭寇五年前在此击败过明军 。
苟延残喘的倭寇仍企图凭借险要地形,顽抗到底,妄想重温五年前的美梦 。
戚家军乘胜进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将雁门岭上的倭寇残余全部剿灭 。
但在此时,另一支敌军却趁戚继光进攻雁门岭之际,进攻台州 。
台州兵力不多,且城墙不固,处境甚为紧急 。
戚继光闻报后,即刻回师救援 。
戚继光一到台州城下,运用先以火器进攻,接着以大队人马进击的战术攻入敌阵,并身先士卒,亲临火线鼓舞士气 。
在戚继光的激励下,士兵更加奋勇当先,义无反顾地杀入敌阵 。
狡诈的倭寇招架不住,便故意将抢夺的金银财宝扔到地上,引诱戚军拣拾,然后回师反扑 。
然而倭寇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戚家军纪律严明,人人都对倭寇犯下的罪行怀着刻骨仇恨,区区宝物又岂能动摇抗敌决心 。
戚军愈战愈勇,奋勇杀敌,很快就歼灭了这股倭寇 。
此战,斩首三百零八个,生擒巨魁两人,其余倭寇淹死江中 。
戚军伤亡极少,仅三名官兵阵亡 。
值得一提的是,当戚军出击时,伙军刚开始做饭 。
全军凯旋时,饭才刚熟 。
这足见戚继光行动之迅速 。
戚继光消灭这股倭寇后不久,又有一股倭寇向台州袭来 。
戚继光立即集合军队,向倭寇的驻地圻头进发 。
倭寇见戚家军至,便龟缩在营垒里坚守不出,恰在此时又逢大雨,戚继光只好在倭垒附近驻扎下来 。
双方相持三天后,倭寇得知台州有备,放弃了原定计划,将进攻目标转向处州 。
戚继光敏锐洞察到敌军意图,派出一支军队在倭寇的必经之地,仙居的上峰岭设伏,另派一支军队尾随敌军 。
为避免伏兵暴露,戚继光令士兵用松枝遮蔽身体 。
倭寇来到上峰岭,见四处尽是苍松翠柏,打消了被伏击的疑虑,便大摇大摆地进入上峰岭 。
当倭寇路程过半时,一声如惊雷般的炮响划破山谷的寂静,数千戚家军将士有如神兵天降,向倭寇杀来 。
戚家军的喊杀声和倭寇的哀嚎声交织在一起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
在戚家军的冲杀下,倭寇伤亡惨重,惊慌失措的残余势力逃到附近村子的百姓家寻求躲避 。
百姓早对倭寇的暴行恨之入骨,倭寇逃入村中时,百姓像对待过街老鼠,群起而攻,将这些倭寇全部消灭 。
此后,戚继光又取得几场胜利,至此,倭寇在浙江的势力基本上清除,浙江又恢复稳定和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