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写竹的诗|郑板桥咏竹诗赏析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咏竹诗赏析
王传学
清代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 一生酷爱画竹、写竹 。他写的咏竹诗意境隽永 , 蕴含着很强的哲理性 。他晚年时画了一幅《竹石图》 , 图中一瘦石兀然而立 , 几竿修竹傍石而生 , 竹身清秀挺拔 , 竹叶疏密错落 , 全幅画虽不着色 , 却使人感到青翠的秀色和超然的风韵 。画家自己为这幅画题诗道:
四十年来画竹枝 , 日间挥写夜间思 。
冗繁削尽留清瘦 , 画到生时是熟时 。
诗的前两句以画竹四十年昼思夜想之像 , 通过想象 , 比喻在专注某一件事时 , 不仅要注重社会实践 , 还应不断地思考 , 用“思”指导实践 , 由实践不断丰富“思”之内容 。第三句是说要削尽冗繁 , 画出清瘦之竹 。“冗”和“繁”都是多的意思 , “瘦竹”是诗人追求的理想之竹 , 诗人酷爱清瘦之竹 , 在他的咏竹诗中也是多次提到 , 这是诗人取削冗繁、留瘦竹之事像 , 比喻要实现心中所追求之事 , 应去除繁杂、多余之物 , 留其精髓之处 , 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四句说画竹达到“生时是熟时”的境界 , “生”本义为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 , 后有生的、未煮熟之意 , 与“熟”相对 。这里 , 以“生”“熟”之像 , 比喻做事由“生”到“熟” , 达到熟练之时 , 还应设法创新 , 避免千篇一律 , 做到“熟”中有“生”的境界 。
诗人一生画竹、写竹四十余年 , 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 , 感慨良深 。“画到生时是熟时” , 正是诗人艺术生活的哲理总结 , 它表现出诗人不懈追求至美艺术的精神 。诗中“日写”、“夜思”阐明了写作要勤写多思的道理 。“削”“留”则启发我们写文章应删繁就简 , 使之脉络清晰 。“生”“熟”两词启示我们文章要新颖别致 , 不落俗套 , 才会成为好文章 。他曾对友人说 , 画竹要经历三个阶段 , 达到三种境界 。一是“眼中有竹” , 二是“胸有成竹” , 三是“胸无成竹” , 这也许是对他的创作理念的最好诠释 。
诗人画竹写竹 , 把竹的生长作为自己生活处世的操守 。他在《竹》中写道:
一节复一节 ,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 免撩蜂与蝶 。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竹的物理属性 , 竹子一节又一节的生长着 , 一枝一叶随着时间的积累 , 积攒到千枝万叶 , 表面是写竹子的生长 , 其实不尽然 。这里以竹子一节一节的生长和枝叶一枝两枝的积攒之像 , 比喻诗人人生旅途中一直坚守的情操 。诗人并没有因为人生所处的不同境遇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 而是一直坚持自己一以贯之的操守 , 就像竹子一生一直是一节节、一枝枝、一叶叶地生长一样 。后两句是说 , 我自己不去开花 , 免得招来蜂和蝶 。以竹子不愿与百花争相斗艳比喻诗人不愿同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情怀;以“蜂”和“蝶”比喻世俗世界的种种污浊之事 。这两句通过竹子的清高不开花和不招惹蜂蝶比喻诗人自己不愿涉入世俗之事 , 也希望世俗中的污浊之事不要打扰他 , 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为人处世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