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写竹的诗|郑板桥咏竹诗赏析( 三 )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心系百姓和以民为本的思想情怀 。诗人为官期间 , 清正廉洁 , 尽职尽责 , “萧萧竹”是指竹枝之间摇落的声音 , 以“萧萧竹”比喻民间苦难的呻吟声 , “一枝一叶”比喻民间的琐碎小事 。这里以诗人卧听萧萧竹之像 , 比喻诗人对民间百姓贫苦生活的关心和牵挂 , 即使是窗外风吹动的竹声 , 都能让诗人想到人民大众和他作为百姓父母官的责任;以“一枝一叶”关系着为官为吏的情感 , 显示诗人对百姓生活中的细小碎事的关切 , 表现了诗人亲民、爱民的可贵情怀 。
此诗借画竹陈民情 , 将以往咏竹诗中风流雅士的孤芳自赏荡涤殆尽 , 极大地开拓了咏竹诗的审美空间 。
乾隆十七年潍县发生了大灾害 , 郑板桥为民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 , 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 , 百姓都来送行 , 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 , 一头自己骑 , 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 , 一头驮行李 。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 , 却清廉如此 , 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 , 依依不舍 。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 , 画上题诗一首 , 表达自己不惜扔掉官帽 , 宁可回到秋江上去钓鱼 , 也不与官场上的贪官同流合污的心情:
乌纱掷去不为官 ,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 秋风江上作渔竿 。
这首诗是诗人被罢官临别潍县时为感谢全县百姓的送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说 , 诗人罢官归去时 , 两袖空空没有积攒财富 , “乌纱”指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 , 这里以“掷”乌纱这一动作比喻诗人离开官场的决绝之情 , 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毫不留恋 , 希望回到自然生活中去 。第二句的“囊橐”指装东西的袋子 , “萧萧”为简陋、萧条之意 , “寒”有贫困之意 。“两袖寒”是说两袖空空 , 什么也没有 , 这里通过诗人空空的两袖和简陋的行囊比喻诗人离官时所带之物少之又少 , 让人不由得想到“囊空如洗”和“两袖清风”之境 , 表现了诗人家境的清贫和为官的清廉 。接下来两句描绘了一幅秋风江上垂钓的画面 。郑板桥画竹、写竹以“清瘦”为主 , 表现竹之清正和坚韧挺拔 , 这里以写取“清瘦竹” , 比喻诗人想要保留那份坚韧顽强的高洁品质 , 用“清瘦竹”“作鱼竿”在江上垂钓的洒脱之像比喻诗人虽被罢官 , 却对官场无所留恋 , 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 , 喜欢平静生活的情怀 。这首诗把诗人对腐败官场生活的厌恶和清正廉洁、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怀描写得淋漓尽致 , 其旷达之情令人钦佩 。
诗人进一步发出对恶势力无所畏惧 , 要与之相斗争的声音 , 它在《题画》中写道:
秋风昨夜渡潇湘 , 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 , 挺然相斗一千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