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古诗解释( 三 )


京口是古城名,故址在今天江苏省的镇江市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作者登上北固亭,想起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不禁感慨万端,写下这首词 。题为“怀古”,实际是借古喻今,以抒怀抱 。
上片追怀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 。词的开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古江山——指京口这个千古兴盛之地 。这三句写三国时期的孙权 。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意思是:祖国的江山千古不废,可是,曾经在这里据长江之险,抗拒了曹操数十万大军,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却早已成为历史,再也找不到了 。表面上是追怀历史人物,实际上是暗寓南宋统治集团中连雄据江左的孙权这样的人物也无处寻觅了 。所以下面补充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舞榭歌台——本指一代繁华生活,这里借指政治军事上的喧赫声 。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 。接着词中又进一步写了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就是刘裕,是他的小名 。“斜阳”二句,只就眼前具体的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说明刘裕的时代也在风吹雨打中过去了 。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 。“旧时王谢堂前宴,飞入寻常百姓家 。”那寻常巷陌也是英雄无觅刘寄奴处了,“人道寄奴曾住”一句带过,语气中仍包括对风流云散的惋惜 。这几句意思说:刘裕也是个英雄人物,在斜阳照射的草树之中,在普普通通的街巷里,人们还能指点出他曾经住过的地方 。对刘裕,辛弃疾更为钦佩,在词中有比较具体生动的描绘,他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三句突出了刘裕的英雄气概 。金戈——指拿着的武器,铁马——指战马,金戈铁马——指驰骋疆场带兵作战 。气吞万里——形容气势磅礴,能吞纳万里之广,敌人当然就不在话下了 。词人说刘裕有猛虎般的英雄豪气,是有事实依据的,刘裕当年北伐,先后灭掉了鲜卑贵族建立的南燕政权和后秦政权,收复长安、洛阳等地,而这些地方在辛弃疾南宋时,都是金国的占领区 。因此刘裕当年的战功又使辛弃疾更为向往了 。意思是;追想当年,刘裕率军北伐,马壮兵强,军威赫赫,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真有席卷万里、如猛虎那样的气势呢!
辛在词的上片联系京口,歌颂了孙权和刘裕 。除了表现对人物的倾慕之外,还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是借古讽今,指斥屈辱求和的南宋投降集团 。孙权不怕强敌,敢同曹操较量;刘裕则进一步渡江收复大江南北,他们不愧为英雄,确实是气吞万里如虎,对照起来南宋统治集团则不敢与金人决一雌雄,他们畏敌如虎,妥协投降苟且偷安,不要说中原故土未能收复,就是半壁河山也朝不保夕 。第二层意思,是怀古抒愤,感慨自己空怀收复故土的壮志,而倍受打击压抑,眼看北伐无望,统一大业难以实现,对照起孙权、刘裕有所建树,虽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宏伟业绩确像千古江山那样,永远长存,而自己只有登临感叹而已 。那么词人是否因此而颓废消沉呢?没有,他密切的注视时局,希望能有朝一日为国效力 。这里虽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怀抱,但那种想要仿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去干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已隐然透露于字里行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