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古诗解释( 五 )


词的结尾他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谁问——凭借谁,靠谁来问的意思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善于用兵,晚年被排挤到魏国,当时赵国屡受秦国的进攻,赵王想再用廉颇,就派人去探问 。廉颇在来使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并且披甲上马表自己不老,而廉颇的仇人郭开,买通了使者,在赵王面前诽谤廉颇,使者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然老,可是还很能吃饭,他和我坐了一会儿就上了三次厕所,赵王信以为真,认为廉颇真的老了,就没启用他 。辛弃疾在这里以廉颇自比,说自己年龄虽然已六十六岁,但还有廉颇那样老当益壮的决心,可是晚年的境遇还不如廉颇 。因为廉颇虽老,赵王还派使者去探问,而自己就连探望的人也没了,眼看时光虚度而壮志未酬,不能不深深地感到悲哀 。意思是说:现在能依凭哪个人来问问我:廉颇已经老了,食量还好吗?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壮心不已,仍然热切地期待着有杀敌报国的机会;二是空怀壮志,长期被弃置不用,甚至像当年去询问、观察廉颇的人都没有一个 。豪壮中透出激愤,这三句是全词的总结,也是感情发展的高峰 。在无限的悲哀之中,他结束了这首词 。
词的下片内容比较复杂,但还运用了借古讽今和怀古抒愤的手法,围绕着忧虑国事和感叹自己遭遇这个中心,与上片内容互相照应,脉络分明,层次清楚 。由于作者胸襟开阔,思想深刻,站得高,看得远,因而这首词也就写得境界扩大,气魄雄伟,感情深沉 。
这首词在思想、艺术上有什么特点,他代表了辛怀古词那些特点呢?
这首词抒怀写志,内容丰富,义蕴极深,非一般的登临怀古之作可比 。词中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对英雄业绩的热烈向往,充满战斗的激情,而对统治者的妥协投降,轻率出兵,又表现了深切的忧虑和愤慨,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沉痛的感情 。
题为怀古止在伤今,怀古伤今以词论政 。词人登临怀古或借古讽今,或征引历史教训,或借古事进行类比,怀古之中都寄寓着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自己遭遇的感慨 。从山川风光说到古代历史,从古代历史又说到眼前事实,怀古、伤今有机地结合,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这可以说是辛怀古词最重要特点 。因词人心中怀着杀敌报国的理想,但是壮志难酬、岁月蹉跎,而老大无成,内心交织着慷慨悲愤的复杂感情,所以当他登临祖国太好山河的时候,千丝万绪涌上心头,常常就写下苍凉悲壮的词作,这类作品体现词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
在艺术表现上,用典使事,贴切自然,既切合北固亭之地,又切合渴望北伐的思想内容,更切合作者主张北伐而又反对轻率北伐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借古喻今,融古于今,历史和现实,古人和自己,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不见生硬堆砌的痕迹 。词中的孙权、刘裕、刘义隆等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初看起来并不相关联,但实际上他们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是完全统一的 。这些典故用的中心明确,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同时词中用的典故都带有慷慨激昂或苍凉悲壮的感情色彩,恰当传达了词人当时那种壮志犹存、报国无路而深感悲愤的复杂情绪,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虽然多用典故,但却用的恰到好处,这也是辛弃疾怀古词的突出特点 。在艺术风格上,显得豪放悲壮,沉郁苍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