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的不是贫穷,而是被贫穷限制了认知力

废掉一个人的不是贫穷,而是被贫穷限制了认知力
文章图片

美国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纳什,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
印度克延比都(koyambedu)蔬菜市场很是繁荣,这里生活着一群很穷的小商贩 。
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人借1000卢比,然后去进货,卖完可收回1100卢比,到了晚上,他们要还给富人1050卢布 。
也就是说,他们一天的收入是50卢比 。
后来纳什告诉小贩们,如果他们不把这50卢比全花掉,每天只需要省下5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 。由于复利效应,他们只需要50天,就不用再去借这1000卢比的本钱了 。
但是,没有一个商贩这样做,他们长年维持着找富人借钱的习惯 。
纳什教授说:
“那些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穷人,培养出了短缺头脑模式,其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会因过于关注眼前问题而大大降低,没有多余带宽来考虑投资和长远发展事宜 。”
这是典型的,认知低下导致的贫穷 。
废掉一个人的不是贫穷,而是被贫穷限制了认知力
文章图片

01
在我老家,一个十八线小镇,最近几年有个故事流传甚广 。
小镇上有个开酒楼的老板,生意还算兴隆,每年有上百万的流水,日子过得很富足,称得上是我们小镇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
后来这位老板盯上了房地产生意,觉得做房地产一定能赚到钱 。
于是,这位老板卖掉酒楼,赌上全部身家,从银行贷款,正式进军房地产 。
开始动工的那天,鞭炮齐鸣,异常红火,还请了戏班子唱了一天的戏 。
房子就这么大张旗鼓地开始盖了,可在房子盖起来以后,根本卖不出去 。
为什么呢?
因为就在这几年,小镇的年轻人都涌向了城市,而年轻人又是买房的主力,年轻人走了,房子自然卖不动了 。
如果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现在小镇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在城里租房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
在这位老板的认知里,只看到了房地产的“暴利”,根本看不清小镇经济发展的趋势,最后盖的房子自然都砸在了手里 。
不久后,这位老板迅速破产,从小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到现在众叛亲离,尝尽了人情冷暖 。
尼采说:“眼睛即是监狱,目光所及之处就是围墙 。”
认知越低的人,目光越短浅,看不清时代发展的趋势,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 。
一个人很难看清超过他认知以外的事情,也不可能赚到超过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
即便你凭借运气赚到了钱,最后也会因为认知不够而亏掉 。
废掉一个人的不是贫穷,而是被贫穷限制了认知力
文章图片

02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很是感慨 。
有一个村叫董村,董村盛产农产品,比如水蜜桃、蓝莓、土鸡蛋、蜂蜜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