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孩子的火车》经典读后感有感

《运送孩子的火车》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章图片

《运送孩子的火车》是一本由[意] 薇奥拉·阿尔多内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运送孩子的火车》读后感(一):运送孩子的火车
《运送孩子的火车》,这本书强烈推荐给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读者 。
和费兰特笔下的那不勒斯一样,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似乎总是充斥着无数的出走和逃离 。对于这片土地的故乡情绪,离开的人们总是带着厌恶又眷恋 。
小说背景也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战后的意大利,南北经济悬殊,为了调节南北方关系,政府组织了一趟趟火车,运送南方的孩子去北方过冬,免遭饥饿和寒冷 。
这很像是意大利版的“变形记” 。这趟运送孩子的火车,就像一个天平 。一头是不堪的原生家庭,另一头是富足的生活和明媚的未来 。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一切,甚至是母亲的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命运 。”对于幼小的孩子被迫在其中做出选择,也不知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却是一次对家庭的叛逃 。“我们成为了两半的人 。”
“我会一直往回走,最终会来到你的身边,妈妈 。”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最后和自己和解 。
不由得想起狄金森写的那首诗:“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可如今,阳光照亮了我的寂寞,又为我创造了新的荒野 。”
《运送孩子的火车》读后感(二):不敢面对真相只能选择谎言来逃避
谎言是属于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那类事物,当然,在你真正了解了每一个人之后会发现,零次只会存在一段时期,直到某个时刻第一次谎言到来,之后的人生便充满了谎言 。谎言之于人,就跟吃饭睡觉一样,需要而存在 。本书《运送孩子的火车》共分四章53小节,主人公是出生在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的亚美利哥?斯佩兰萨,前三章讲的是1946年亚美利哥童年时期,第四章跳跃到1994年亚美利哥中年时期 。仔细读下去会发现,前一时期是以一句谎言结束,后一时期是在数个谎言之后以一句真话结束 。这样的安排是有些刻意了,但正是如此显眼的分水岭才让人明白了——人是会改变的 。书中的谎言倒也都没什么大不了,并不是欺诈获取经济利益,亚美利哥从8岁的第一个谎言直到多年后接二连三的谎言,都是为了给自己的精神寻找一个避难所 。他的第一个谎言本来只是不想说出真相就顺口编造了一句谎言,之后的人生便是用无数个谎言来圆这个谎言 。直到最后,这个谎言变成了真相,亚美利哥突然发现,没有说谎的必要了,没有逃避的必要了,一切都可以坦然面对了,曾经习惯了逃避的谎言,如今渐渐转变,说出真话也没有那么难了 。书中的时间跨度挺大,仔细看看会发现作者挑选的这两个时间段挺有意思,1946年和1994年 。1946年是二战刚结束,世界亟欲走出战争带来的混乱与贫穷,1994年是苏联解体没多久,多年的冷战宣告结束,世界开始走向大融合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主人公亚美利哥身上发生了两件对他的人生以及生活态度影响至深的事 。1946年,生活在战后那不勒斯的亚美利哥以及他周围的无数个家庭都被贫穷和饥饿折磨得苦不堪言,无数家庭不得不将年幼的子女送到北方相对富裕的地区,让那里的人们领养自己的子女,这样子女的温饱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父母也能稍微轻松一点 。孩子们乘坐火车从南方来到了北方,这就是本书书名的由来 。当原本生活在南方贫困环境下的孩子们适应了北方的富足之后,再回到南方,很多人都不适应,甚至根本就不回南方了 。如果说北方是理想,那么南方就是现实,现实让人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对于一位八岁的孩子,更何况理想并不遥远,乘坐火车就能抵达 。从最初被动离开到最后主动离开,亚美利哥选择了理想,离开了母亲,开始了逃避的谎言之旅 。1994年,亚美利哥的母亲去世了,为了参加母亲的葬礼,亚美利哥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南方 。回来之后,他自然而然地对每一个遇到的人说了那么一两句谎言,倒也没什么,只是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每每谈到自己的身份,他总是选择性刻意回避,就跟当初在第二次离开南方的火车上一样,撒了个谎,编造了自己的身世 。回到了这片熟悉又陌生的故乡,亚美利哥依然不敢认同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最后,渐渐重拾那份失却多年的母爱,才找回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找回了自己真正的姓名 。第四章开头的描写让人想起了《天堂电影院》,也许本书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这是中年的亚美利哥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忆自己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岁月到分离,往事种种,回忆起来,竟让人神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