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孩子的火车》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 )


亚美利哥到达北方家庭后,意识到悬殊太大 。在亲生母亲身边,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遭受成年人对母亲与另一个男人实则是他亲身父亲的嘲笑,未来被限定在只能做鞋匠,时不时还要被反动派混淆视听,这里只有母亲一个亲人以及为数不多的伙伴 。北方收养他的家庭,可以有独立房间,吃喝不愁,甚至可以自由追逐他的梦想,有爱他体贴他的家人 。倘若亚美利哥亲身母亲能够接受儿子在两个家庭之间生活,愿意放孩子追逐自己梦想,不打击埋没孩子的理想抱负,或许结局会完全不一样 。是的,亚美利哥从亲身母亲身边逃走了,有如释重负,亦有耻辱,多年后依旧孑然一身的他回到生母的葬礼,回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他在救赎自我,亦在明白有些情感是隐藏不了,躲避不了的 。亚美利哥的母亲不知道如何爱孩子,她的起初目的是想让亚美利哥躲避严寒交迫,然而当知晓孩子迷恋北方家庭生活时,她又恐慌孩子离开,于是卖了亚美利哥的小提琴,试图掩盖即将夺走她儿子的一切因素 。对于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他无法意识到母亲“她自己都没有得到过爱抚,又怎么会知道如何爱抚孩子”的状况,他记恨母亲,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离开了当初将他送走,体验过美好的唯一亲人 。
《运送孩子的火车》一书探讨了生恩与养恩的问题,对于孩子而言,始终是谁好谁就亲,作为父母如若一开始就做出了选择,断然不要因为自私自利抹杀孩子一生的信念,生恩与养恩如果能够二者兼得,何乐而不为,如果不能勇敢放手亦是成就!
《运送孩子的火车》读后感(四):那个从原生家庭叛逃的孩子,后来得到幸福了吗?
《运送孩子的火车》讲述的是意大利背景下的故事,但却让我想到了胡塞尼笔下的阿富汗 。我看过不少关于家庭的小说,其中胡塞尼笔下的阿富汗家庭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
《群山回唱》,《灿烂千阳》,它们的具体情节我大多都忘记了,但它带给我的感受大概永远不会忘记 。
胡塞尼说,“在阿富汗,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千个悲剧 。”这就是他笔下小说给我带来的感受 。描写悲剧的小说数不胜数,但很少会有胡塞尼笔下的阿富汗如此猛烈而绵长 。胡塞尼描写的不是生活中的悲剧,而是在悲剧中生活 。我们以为的悲剧,只是他们的日常 。
《运送孩子的火车》同样如此 。
小说讲述的是二战后,意大利那不勒斯一个家庭的故事 。
安东尼耶塔太太为了让孩子亚美利在贫穷和饥饿中活下去,将孩子送上了“运送孩子的火车” 。
【《运送孩子的火车》经典读后感有感】这是当时许多意大利南方家庭会做的事,贫穷逼迫着父母们将自己的孩子送上火车,前往富裕的北方家庭过冬,冬季结束后,孩子们再返回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