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古诗 描写语文的古诗( 二 )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 , 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 , 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 , 于是诗人信手拈来 , 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 , 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 , 便是凡语 。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
”(《唐诗别裁》)的确 , 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 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 , 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 , 既形象生动 , 又耐人寻味 。
潭水已“深千尺”了 , 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编辑本段]名家评点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 , 一村人耳 , 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 , 复临行以祖(饯别)之 , 情固超俗矣 。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 , 信手拈出 , 所以调绝千古 。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 , 汉族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其诗风雄奇豪放 , 想象丰富 , 语言流转自然 , 音律和谐多变 。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 ,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 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
不但与杜甫并称“李杜” , 还被人们称为“诗仙” 。
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 , 号“诗鬼” , 和李白有得一比 。
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 , 想象奇伟 , 用词夸张 。
但相比而言 , 李白诗多信笔挥撒 , 自然天成 。
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 , 刻意雕琢 , 用尽心机 , 可谓“呕心沥血” 。
从成就来看 , 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 。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 , 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 , 奔放的激情 , 豪侠的气概 , 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 。
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 多次以大鹏自比 , 如“大鹏一日同风起 , 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
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 , 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 , 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 , 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 , 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 我独不得出 , 羞逐长安社中儿 , 赤鸡白狗赌梨栗 , 弹剑作歌奏苦声 , 曳裾王门不称情 。
”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 , 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 。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会须一饮三百杯 。
”与这种豪放奔涌 , 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 ,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想象神奇 , 变化无端 , 结构纵横跳跃 , 句式长短错落 , 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
诗人终其一生 , 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 , 无论何时何地 , 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 , 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 , 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 , 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 , 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 , 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
如果说 , 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 , 那么 , 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
[编辑本段]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 , 一生好入名山游 。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 , 写信给李白 , 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 , 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
”李白欣然而往 。
见汪伦乃泾川豪士 , 为人热情好客 , 倜傥不羁 。

【关于语文古诗 描写语文的古诗】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 , 潭水名也 , 并无桃花;万家者 , 店主人姓万也 , 并无万家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