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的创业经历|程炳皓总结开心网创业那八年( 三 )


2)成功者的错误方法:路径依赖 。
成功本来有无数偶然因素,但是我们当年没有认识到这个,我们开始总结,给自己总结了很多光辉的理论,然后说,我们今后就还坚持这么干,扩大战果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更何况是学自己 。一件事做对了,应该忘记它往前看 。再回头一看,就已经不是了 。
3)成功者的错误逻辑:因为我是 。。。所以做 。。。我们就要 。。。
这貌似和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一样完美 。我们做了很多新产品,都不脱离“社交”,甚至很多都是“熟人社交” 。其实,身处这个剧变的时代,每隔2-3年一小变,每隔3-5年infrastructure 就全变了,自己之前成功与否,自己是沿着什么路径做的,以及自己打下的那一亩三分地,相比外界,就变得不重要 。
4)成功者的错误心态:一定要超越自己 。
一家从高峰开始下滑的公司,背了一个巨大的包袱,过去的成功,可能转化为负资产 。一方面,每天都是用户活跃度下滑,每天都有挫败感,士气低落,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你们看我再憋个大招”这种心态,失去了平常心 。所以,一家曾经成功又走下坡的公司,要再起飞,非常的难 。有一段时间,我们的一位友商,经常在市场上散布“从来没有起来又下去的公司,再起来过,所以,开心网肯定完蛋了”,说得是有道理的 。
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的创业经历|程炳皓总结开心网创业那八年



4、现在重新以上帝视角审视2010年之后,开心人这家公司,该怎么做呢?我们本来有可能抓住哪些机会呢?1)利用人气的聚集和熟人网络关系,做通讯功能 。最好能与微软达成合作,掌控MSN,获得独立开发运营MSN的权利 。–当然与微软达成这样的合作难度非常大 。
实际情况:与MSN好像有过接触,记不清了 。2010年开发IM,因为对手非常强大(你百思特网懂的),所以产品负责人对产品要求很高,没有完成 。之后发现Kik,马上推出了我们的类似产品“飞豆” 。结局?产品当然有巨大需求,只是赢的是微信 。
2)扩展开心网的熟人社交圈子,发展出类似微博的功能 。或者,在微博早期与之整合 。
实际情况:我们很早就看到Twitter的价值,但我们也看到这个模式的风险,归结到“成功者心态”,我们一开始不想冒风险 。看到新浪微博做起来,对我们造成威胁,我们马上在2010年做了一个微博,但刚发布就因为一些外部原因下线了 。在新浪微博早期谈过整合,但是我们团队的心态还是认为“我能”,所以没有达成 。
3)做“交友”、或“兴趣社交”,比如:知乎模式,在开心网内部,或者独立产品,用开心网的人气培养 。
实际情况:做过一个产品算是兴趣社交,失败 。现在回想是执行中的问题 。
4)大力投入移动互联网,学习市场已有的成功模式,用开心网的既有流量和人气强推 。
实际情况:2012年才开始做与开心网无关的移动互联网新产品,而且主要是从社交概念出发,做创新产品 。每个产品,从产品实现的各个环节看,水平都很高,但是均失败,可能还是失败在定位、概念 。创新的风险是极高的,社交的概念其实不必坚守 。
5)做网页游戏研发 。在社交游戏团队基础上,分出团队做网页游戏业务,成立独立公司,使团队运作灵活也更好地激励,一开始背靠开心网平台支持,渐渐独立发展 。
实际情况:没有做 。
6)拓展海外市场 。无论是开心网平台、社交游戏、网页游戏,都适合拓展海外市场 。也应该成立独立公司运作 。
实际情况:做了一段时间,进展不好,刚好其它项目缺人 。。。
7)早日上市,这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上市后,可以获得更大的资源去拓展 。
实际情况:一开始是想“大牛叉公司都是不急于上市,整天说上市多Low啊,能上市而不上市多特么酷啊,所以我们一定也是不着急上市”,后来公司准备上市的进程中,用户活跃度下滑,券商建议暂停就一直停了下去 。
8)做真正的“开心农场”,与有线下能力的公司合作 。
实际情况:没有做 。当时想的是“不熟不做”、“专注”,做不好伤害品牌,这件事与我们用户活跃度的下降又没有关系 。。。以上有很多问题,都是被流行概念所害,教条主义害死人,尽信书不如无书,归根到底还是怪自己没有经验,更不够有勇气直面自己内心去取得答案,向外界求安全是最不安全的 。
我们本来有无数机会可以得到好得多的结果,但是我没有,实在愧对开心人同事们,愧对投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