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赋牡丹的诗句 牡丹的古诗句( 二 )


不久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李商隐的才华,任为书记,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
从此李商隐就在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过日子,再也没有昔日赏花时的那种高兴心情了 。
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增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 。
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
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败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 。
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 。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
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被人排挤 。
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 。
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 。
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希望成空之意,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荡涤全无 。
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诗的结尾又出以反笔,谓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还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 。
全诗咏物亦即言志,写景亦即抒情,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以后内心的无限惆账 。

咏物诗作为一种诗体,源远流长 。
《诗经·周南》首篇即以"睢鸠"托兴,《楚辞·离骚》抒志于"兰芷",寄情于"荃蕙" 。
到了西汉和魏晋六朝,出现了以物命题的诗 。
当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高峰后,咏物诗也随之丰富起来,蔚为大观 。
唐代五十多位吟咏牡丹诗歌的作者,大多属于中唐以后的诗人 。
他们在唐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势尖锐复杂的形势下,受到新乐府运动的影响,继承了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咏物诗的优良传统,在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倾向 。
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生动而鲜明的形象 。
咏花讽时之作中的劳动人民形象以白居易《买花》诗中的田舍翁为代表,成为唐代诗人塑形象群中的一个典型,不可磨灭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
咏花抒怀之作中的赏花人形象,不因所吟咏的对象都是牡丹花而使这一形象出现雷同化 。
"看遍花无胜些花,剪去披雪蘸丹砂 。
"(徐夤《牡丹二首之一》)我们只要透过赏花人的神态,就可以感到这一形象的生动和鲜明 。
"情愿扛壶入醉乡,"(段应式《牛尊师宅看牡丹》)这是具有一种豪放性格的赏花人;"不必繁弦木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
"(吴融《红白牡丹》)这是具有一种内向性格赏花人 。
有从不同角度来描写赏花人的,"待到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 。
"(窦梁宾《雨中看牡丹》)这是雨中来赏花的;"高低深浅一栏红,把火殷勤绕露丛 。
"(温庭筠《夜看牡丹》)这是夜里来赏花的,以至到了"只欲栏边安枕席,夜间闲共说相思 。
"(薛能《牡丹四首之三》)的程度,其形象也就跃然于纸上了 。
作者把赏花人如醉如痴的神态描写的越充分,那么诗中的这一形象也就越突出 。
还有描写赏花人的心理变化的,更会使人物的形象神态俱出,惟妙惟肖 。
王建有首:《题所赁宅牡丹花》诗: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焦 。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
全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赏花人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初开恐是妖",当在刚租到的宅院里看到盛开的牡丹时,也许是第一次看到吧!引起赏花人一种惊奇、害怕的感觉,甚至担忧是妖异所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艳美的牡丹终于使他陶醉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从而在心中深深地祝愿春风把它留住,烈日不要把它晒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