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的好诗词文 三苏祠

三苏的好诗词文 三苏祠

苏洵:《六国论》苏洵《六国论》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 。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 。
”此言得之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苏轼:《赤壁赋》前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