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文学鉴赏古代诗歌论文 关于现代诗歌鉴赏的论文( 四 )
但这一切并未给中国农民带来福音,它只导致中国封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近代田园诗人笔下的农村,已完全见不到恬静与幽美,到处是饥荒、弃儿、流民…… 。
魏源的《江南吟十章》写苏州农民将粮田改种花木,道出封建经济的破产 。
陆嵩《鬻儿行》、姚燮《谁家七岁儿》、贝青乔《杂谣》便写出荒时暴月,农民被迫逃荒讨饭,小儿被遗弃或被卖掉换粮 。
郑珍的《经死哀》、黄遵宪《邻妇叹》、周实《睹江北流民有感》都艺术生动地写出封建社会末期我国农民生活的苦难 。
他们这啼饥号寒的呐喊,仿佛产妇分娩时阵痛的呼叫 。
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应该被埋葬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就要在这痛苦的呼唤声中诞生 。
三、
我国田园诗词源远流长,历来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手法,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地反映了两千多年我国古代社会的现实 。
其中许多作品,甚至比正史更具体深刻地反映统治者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
如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夏出兵攻宋,朝廷因正规军不足,下令征集乡兵 。
地方官为邀功而滥行征点,又适逢夏雨成灾,梅尧臣在襄城知县任上作的《田家语》、《汝坟贫女》两诗就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点弓手”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
有些田园诗还能印证正史:《明史》记载于谦任山西巡抚时因平反冤狱,救灾赈荒,兴修水利,使人民安居乐业 。
于谦本人在《平阳道中》以“相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实况 。
古代田园诗词中的许多优秀作品是我国现实主义文苑中的瑰宝,至今仍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 。
田园诗词与民歌有着血肉的联系,早期见之《诗经》、汉乐府中的田园诗自不待言,唐宋以来的田园诗词与民歌也是密不可分的 。
它们的联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田园诗大量见之于新乐府诗人如张籍、王建、白居易的乐府诗中 。
这些“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田园乐府诗显然胎息于民歌 。
其二是模仿民歌曲调创作的田园诗词 。
最典型的是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又称《巴渝词》),便是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改词而成 。
此外如《杨柳枝》等也都是向民歌学习的产物 。
民歌本属社会下层人民(主要是农民)的口头创作,因而这类受民歌影响而写作出来的田园诗词,大都能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同情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 。
艺术上也大都独具特色,新颖别致 。
田园诗与山水诗在文学史上是一直被相提并论的,但山水诗的出现要比田园诗晚得多 。
《诗经》及两汉的诗歌中没有以山水为题材的,两晋玄言诗中已有写山水的成分,但山水诗的兴盛是在宋齐时期 。
山水诗与田园诗的作者大都是同一类政治上失意或隐居山林以等待一朝交泰、飞黄腾达者,或是从官场退休林下、颐养天年的人 。
山水诗与田园诗的交叉发展如同珠江的支流北江和西江一样,它们来自不同的源头,在三水附近合流了,随即又分开了,但分流而下的江水中已分不清哪些水来自北江,哪是来自西江 。
盛唐以后写农村自然风光的田园诗与山水诗已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部分作品中甚至兼及这两方面的题材 。
明清时期,这样的作品已颇为可观了 。
而另一部分反映现实的田园诗,则与山水诗一直并行发展,没有相互融合 。
融合和分流是文学题材、形式发展的两种方式,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关系也正如此 。
但从艺术上来说,田园诗比山水诗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这是与其题材的多样性是一致的 。
总之,我国历代的田园诗词,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中某些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可以成为文学体裁的历史教科书 。
阅读这些田园诗词,使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社会,可以从中研究古代农村的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补正史之不足 。
田园诗中大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诗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给人美的享受 。
对我国历代的田园诗词,我们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
- 求婚|七夕求婚方式排行榜,七夕有哪些浪漫的求婚方式
- 醒花|醒花水温有要求吗
- 求婚歌曲|十大最浪漫的求婚歌曲,适合求婚的歌曲排行榜前十名
- 晋江|晋江积分最高的十大小说 晋江文学城经典小说
- 诺贝尔奖|历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 诺贝尔文学奖历年得主和成就
- 寺庙|中国适合求消灾避祸的十大寺庙,祈福消灾去哪个寺院好
- 流逝的不是时光,而是我们【外一篇】
- 寒梅著花未
- 日本文学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 街角的光【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