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全文|国学经典:《大学》( 二 )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150 。”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
大学 全文|国学经典:《大学》



历史沿革大学成书年代
《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 。

【大学 全文|国学经典:《大学》】

《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据断代史学家班固在“《记》百三十一篇”下自注云“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他认为《礼记》各篇的成书年代主要分布在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这段时间 。清代人崔述认为:“凡文之体,因乎其时……《大学》之文繁而尽,又多排语,计其时当在战国 。”(《洙泗考信录全录》)综合而论,《大学》的成书时代大体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战国前期,即公元前5世纪左右,系出于曾氏之儒一派的纯儒家作品” 。即《大学》的成书年代应是在战国初期,其作者应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战国初期曾参所作 。百思特网
历代概况
《大学》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 。
汉唐时期
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 。尽管《大学》没有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但是,西汉的董仲舒、东汉的郑玄、唐代的孔颖达和韩愈,他们对《大学》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大学》的学术地位 。
⑴董仲舒对《大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将儒家经学由民间思想提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位,开启了儒学成为官学、显学和国学的始点 。
⑵郑玄将西汉后期流传的各种《礼记》抄本,相互校对,并作注解,使得《礼记》大行于世,并流传至今 。他的著作《三礼注》中《礼记大学》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大学》研究著述 。
⑶孔颖达解读《大学》,重点强调“诚意”的关键性作用 。他将《大学》文本分为两大段,为朱熹将《大学》分为经、传两部分做好了铺垫 。
⑷韩愈把“仁义”定为“道”的根本,并以《大学》为依据,提出了“正心一诚意一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的儒家道德的修炼路径 。他在《原道》中引用《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来证明和张扬儒家道统,并把《大学》、《孟子》、《易经》视做同等重要的“经书”,提高了《大学》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