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成长的烦恼”:部分高校学生辍学率高( 三 )



李德芳在上述会议中表示,辍学率高说明慕课在发展初级阶段,大家还有一个适应过程 。

如何破解慕课在高校的“成长的烦恼”

近年来,慕课在高校扎堆建设的现象也惹来了不少的争议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庆桥早前发表的《慕课,缘何风光不再》一文,引起人们的关注 。文章认为,慕课这两年的发展“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京沪等地多所知名高校高调宣布加快推进慕课建设,成立慕课开发部门,推出自己学校的品牌慕课,生怕自己落在了后面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现在大学里的慕课建设都在动员式地搞,红头文件下来了,从上往下地指示,好经都给念歪了 。”

据他观察,有的学校老师强迫要求学生必须注册学习,慕课学习成了任务,指标数字上来了,但学习效果怎么样反倒没有人关注了 。

高校“抢占先机”追风似的一哄而上搭建慕课平台,该专家认为,这是片面追求数量反而失了质量 。

“如果全国都不办大学了,所有学生只看清华大学等名校的慕课,这种教育模式合理吗?”黄庆桥表示,慕课的价值在于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性,使得人人都具有了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性和条件 。但是在现实当中,“不能把慕课建设当做一种政绩工程来做” 。

“慕课永远只能是配角 。”他断言 。

黄庆桥认为慕课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发展慕课想法是好的,但是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时间去理顺学分认定、翻转课堂等一系列事情 。

在他看来,大学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也不同于讲座,更强调互动学习 。“教育是有很多功能的,不是看看录像就可以完成的” 。

慕课最大的问题就是传授的知识碎片化,它使得“知识与思想的传授失去了连贯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黄庆桥觉得,这与教育的本质是相违背的,“越是高端的教育,面对面交流越重要” 。

武汉大学教授陈国恩也提出了类似看法:“慕课不可能取代大学课堂,尤其是基础课和专业课 。”

他觉得在素质性的课程当中,慕课有其用武之地,“这类课程只要求能对学生有所触动,不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 。”

他认为:“要给慕课一个理性的定位,过分地夸大慕课的作用,以为慕课可以颠覆教学,都是不切实际的,都是炒作 。”

针对慕课辍学率高的问题,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志军则提出了不同看法,“慕课特点是开放,有的只为了看其中一章内容注册,有的是为拿学分” 。他认为辍学率高并不意味着慕课就不成功,“这与线下传统课堂教育是不同的,不一定要全部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