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画像》读后感摘抄( 七 )


布拉德福德对海洋的叙述 , 无不透露着对这片海洋的一片深情 , 甚至不惜在全书第二章的鲜明位置将其地理情况详细说明 。作为陆间海的地中海没有潮汐 , 盐度相对较低 。在这片全年海水温度相对变化不大的海域 , 对于航行的最大影响就是风了 。曾经丰富的野生植被地貌和取之不尽的渔业资源 , 也被历史长河一一淘尽 。虽说历史学家们会将地中海以马耳他岛所在之处分为东西两部分 , 但是在布拉德福德的眼里 , 地中海的每一片海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北非的海域相对恶劣 , 爱琴海则是风和日丽 , 亚得里亚海的温度会低一些……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来说 , 吹着海风就能知道自己在哪里 。这种生活带来的经验 , 在遥远的东方国度日本 , 也获得了求证:有经验的餐厅老板可以依照市场上买到某种鱼的时间 , 来判断今年的春天 , 是不是来得晚了一些 。
在历史叙述方面 , 作者的切入角度也十分新颖 。整本书作者的叙述按照时间推进 , 却又不为年份数字所局限 。例如许多历史书都是自米诺斯、宫殿文明写起 , 可是在作者这里米诺斯文明只是走了个过场 , 还出现在腓尼基人之后;也会在叙述完罗马帝国分裂后 , 转至马耳他 , 以此岛为基点 , 从腓尼基人时期梳理各方势力对此地的影响;更会在人们的目光聚焦于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的威尼斯海军之时 , 拉到地中海最西去介绍葡萄牙航海王子亨利……
由此可以看出 , 其实作者的叙述更偏重于地理位置、势力影响 。作者将“地中海”这个概念贯穿全书 , 将其从繁杂的欧洲史中剥离而出 , 潜心于沿海诸港和和海洋沿岸 , 那些对欧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内陆事件例如德意志的东进、大不列颠群岛的基督化、欧洲王位斗争、王权与教会的争端等等都被抛在一边 。地中海东部的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希腊诸岛 , 马耳他、君士坦丁堡、西西里岛、直布罗陀海峡、北非阿尔及尔突尼斯的黎波里才是他的关注重点 , 而它们的地理位置 , 要么扼制着东方贸易大门 , 要么把守着地中海的入口 , 要么在富饶黑海处雄踞一方 , 要么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意义 。对于这些地点的考察 , 确实能够将地中海的大事件收入囊中 。
瓦莱塔 , 马耳他
在论述过程中 , 作者也力求将自己的内容写得简洁扼要 , 浅显易懂 。对于历史事件的浓缩叙述 , 可以看出作者极强的概括总结能力;对于犹太教基督教问题的处理 , 也能让不熟悉的读者一下子把握核心矛盾 。为了方便读者对久远事件的理解 , 作者更会将近现代类似的事件进行类比:比如腓尼基人的航海事业就像后来的威尼斯人 , 都是以贸易为核心;迦太基人在公元前480年发动的针对西西里岛希腊人的行动 , 可以联系二战时期日本在远东袭击美国人; 雅典曾经的领导人伯里克利会让人想到知道如何迎合普通民众的乔治华盛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