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擀面杖的故事

铁凝:擀面杖的故事
文章图片

我父亲作为一个长于西画的画家,特别喜爱中国民间的“俗物” 。许多年来,他收集油灯(从汉代直至当今)、火镰、织布梭、粗瓷大碗大盘、铁匠打制的各式老笨锁,硬木工匠手下的全套凿、雕工具,农人腰间的鱼形小刀(简称鱼刀),牲口脖子上的木“扣糟”……大到碾盘、饸饹床子,小到石头捣蒜臼和火柴棍儿长短的藏针筒儿,他还搜集擀面杖 。
他搜集的擀面杖,多半来自乡间农户,木质、长短和粗细各有不同,他对它们没有特别的要求,他的原则是有意思就行 。当他有机会去农村的时候,他喜欢串门 。那时主人多半是好客的,他们通常会大着嗓门邀他进屋 。他进了屋,便在灶台、水缸、案板之间东看西看起来 。遇有喜欢的,或直接买到手,或买根新的来以新换旧 。如若主人既不要钱又不愿意给他擀面杖,我父亲便死磨活说地动员人家,并许以高出原价几倍乃至十几倍的钱 。有一次,他为了“磨”出一根他看上的擀面杖,在一个村子耽搁了大半天 。而他进村的时候,不过是想画些钢笔速写 。这样,画速写用去20分钟,“求”擀面杖却花了5个小时 。为了达到目的,他能忍住饥饿、忍住焦渴 。他的顽强以至于惊动了那个村的全体村干部 。而看热闹的村人越发以为那家的擀面杖是个稀有的宝贝,便撺掇着主人将价格越抬越高 。最后还是村干部从中说合,我父亲以近200元人民幣的价格将擀面杖买下 。我没有问过父亲这值不值,我知道“喜欢”这两个字的价值有多高 。
还有一次,父亲从山里回来,拿出一根两尺来长的黑色擀面杖给我看,说是铁木的,很沉,不信你试试 。我握在手中试试,果然 。父亲告诉我,这擀面杖的主人是满族,蓝旗吧,祖上是给皇陵看坟的 。擀面杖传到他这一代,有100年了 。父亲还说,这个人家实在仁义,见他真喜欢这擀面杖,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是什么好东西哟,喜欢就拿走吧!”父亲对我模仿着他们那绝对不同于当地农民的旗人口音——虽然一百年后的他们,早已是地道的当地农民 。他们的口音、他们的善良,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去年初秋,我随父亲去太行山西部写生,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村子,在农民的院里屋里,和他们聊过日子的琐事 。一些妇女见父亲带着相机,便请求父亲为她们拍照 。父亲为她们照相,还答应照片印出后寄给她们 。父亲在这方面从不食言,尽管他可能终生不会再与她们见面 。
有个下午,我们走进了一个整洁的小院,我像往常那样先打声招呼:“家里有人吗?”一个利索、和善的中年妇女应声从屋里出来站在门口,她笑着对我说:“吃桃儿吧 。”我这才发现我正站在一棵桃树下 。抬头看看,桃子尚青,小孩拳头大 。我说,谢谢您,我不吃 。妇女向我走来说:“来,吃个,谁让你走到了桃树底下呢 。”她伸手摘下几个桃子,放在衣襟上擦净,递给我 。我吃着略生涩的桃子,心想也许她就要请求我父亲为她拍照了 。但是没有,这个妇女,她仅仅是愿意让一个走到她桃树底下的生人尝尝桃子 。于是我又想,这样的妇女若有一根父亲喜欢的擀面杖,她定会毫不犹豫地送给父亲的 。我们进了屋,父亲并没有看中她家的擀面杖 。